AI迎来了iPhone时刻,智能出行的故事如何续写?

智哥、蓝波大人 编辑:太平洋科技 发布于:2023-03-26 00:00 PConline原创

“AI迎来了iPhone时刻”。

在3月21日晚举行的2023年GTC大会上,英伟达黄仁勋不止一次表示AI的“iPhone时刻”已经到来。同时放出大招,发布了ChatGPT专用GPU,比ChatGPT的HGX A100快了10倍。

这一刻,元宇宙、数字孪生等新概念,在AI面前不值一提,因为前者只是概念,而AI真的落地了。从2023年开始,AI技术接二连三刷屏,从OpenAI发布GPT-4,到百度发布文心一言,再到微软发布Office的AI助手Microsoft 365 Copilot,AI一直在刷新我们的认知。

当前,AI正以技术创新、软硬件升级等方式整体推进,推动各行各业从数字化、网络化向智能化加速跃升,这其中智能汽车作为资本圈中的“过气网红”领域,也在积极部署AI上车,在人工智能大跃进的今天,当“过气网红”与“现网红”结合,还能赋予汽车怎样的生命力?

  AI是无人驾驶驱动力

这两年,AI赛道似乎迎来了两道曙光并一度站上时代风口的两个领域,即自动驾驶与元宇宙。不同于元宇宙的“出师未捷身先死”,自动驾驶的发展历程,天生就与AI技术的发展有着深度绑定的关系。

2004年,DAPRA开启无人驾驶挑战赛,激起自动驾驶研究浪潮,机器学习得到更广泛应用。2009年科技巨头谷歌入局,2012年以卷积神经网络(CNN)在图像识别中的应用为节点,深度绑定AI与自动驾驶技术,开启了自动驾驶行业的快速发展。

通过AI技术的加持,自动驾驶领域实现了两次产业浪潮。

第一次是2018年以前,受益于深度学习在图像识别等感知领域的应用,自动驾驶迈向产业化,直接面向L4的初创公司受到市场热捧,但受到商业化落地和法规等限制,当时的高阶自动驾驶其实处于泡沫化边缘。

这二次就是近几年,在经过3-4年的技术积累,感知和决策算法等核心技术的突破提高了AI模型的完善,助力自动驾驶加快商业落地节奏。近两年具备L2/L2+功能的车型如造车新势力和特斯拉Model3等成功上市并扩大量产,特定场景的L3/L4级功能也开始落地。

毫不夸张地说,自动驾驶就是AI最合适的“学习”场景,因为自动驾驶每时每刻都要感知周围的环境,需要根据场景作出驾驶决策,在2022年的世界人工智能大会上,百度副总裁李硕也表示:“如果说普通孩子学习是慢慢升级,人工智能(对自动驾驶)的加速效应就会不断‘跳级’。”

这也是为什么近几年的自动驾驶发展技术超过了我们的预期,因为AI系统一旦加入到自动驾驶的系统中,会随之加速学习和成长。

除了自动驾驶之外,语音识别和用户界面一直是汽车领域最成功的基于AI的应用。这些应用利用智能手机和消费类电子产品中的AI技术,部署在信息娱乐和人机界面中。Alexa、CarPlay、Android Auto,以及类似产品已经应用于大多数新车型。

同时,远程诊断、驾驶巡航功能、OTA软件和网络安全功能,以及AV的开发和测试等都运用了人工智能技术。

AI技术已经成为汽车行业推进无人驾驶汽车的主要驱动力。

  AI交通实现车路协同

当然,AI对我们日常出行的影响,可不仅限于自动驾驶技术。

经常玩游戏的朋友都知道一款叫《看门狗》的开放世界沙盒游戏,在游戏中,利用网络可以支配整个虚拟世界,比如可以控制汽车前进后退,控制道路交通系统,控制城市桥梁、设置路障等,甚至操纵交通信号灯引发30辆车连环追尾事故都不在话下,道路系统可针对需求进行灵活变动。

现在我们也可以做到了,只不过控制的人是AI。简单来说,就是通过AI与物联网技术,将人、车、路实现连接,从“上帝视角”处理交通环境中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从而实现所谓的“智能交通”。

举个例子,这两年,各大互联网和IT企业利用AI算法调节交通信号灯来解决拥堵问题,通过AI算法对路口运行效率进行实时监测和展示,从而起到优化信号灯配时作用。

目前在广州的南沙区、黄埔区,已经有不少AI+交通的项目已落地,实现“自适应红绿灯”,自适应红绿灯可以根据当前车流量改变信号配时,减少绿灯空放现象,像开创大道、科学大道、创新大道等干线道路主车流方向还可实现“动态绿波”通行,一些路段甚至可以实现“一路绿灯”通过10个路口。

当然,这也只是AI+交通的一处小过度,AI交通的最终目的还是为了实现“车路协同”

华为公司LTE产品线总裁熊伟是这么说的:“面向未来的智能交通,应当让车辆与路边的既有设施充分协同,共同打造安全、高效、绿色的通信网络。”

而这一切都离不开AI的协助,对于车路协同来说,有了AI的加持,相当于拥有“千里眼顺风耳”。感知范围扩大到周遭几百米,决策更精准,可以提前知道前方红路灯状态,完成加速 or 减速操作,或者通过车车互联,提前感知到前车位置速度,提前判断来往车辆意向。

设想一下,重新定义之后的智能交通将是这样的:清晨,我们坐上智能汽车,在路上,这辆车会沿着一个已经规划好的数字轨道运行,精确地到达乘客的身边,再把乘客送往目的地。所有的路线都由智能交通控制中心进行规划,既保证了高速度,也不会出现交通拥堵,因为哪辆车在什么时间经过什么地方,AI都进行过运算。

车企比谁都清楚,如果没有“车路协同”,自动驾驶只是空谈,光有技术,不能上路,车路协同是自动驾驶的前提条件,而车路协同的前提,就是AI。

  不赚钱的万亿市场

AI在超速奔跑的过程中,搭上AI的其他产业都多多少少赚钱了,唯有AI公司本身,营收依旧是个大问题。

这其中无非有两个原因:一是AI的研发成本宛如一个无底黑洞;二是缺乏消费级AI场景。

第一点主要是算力成本,举几个例子,在2012年,谷歌利用16000块芯片,才让AI在观看数百万段YouTube视频之后识别出猫,即便如此仍错误百出;2016年,AlphaGo围棋大战中,AlphaGo每局棋需消耗约100万瓦的电能;根据 TrendForce 的估计,ChatGPT商业化所需的 GPU 数量预计将达到 30000 个以上。

第二点是从移动互联网中吸取到的经验,从移动互联网的野蛮规模性发展可知,引爆增长,只需在消费级市场创造一款应用杀手锏,如阿里之于淘宝,腾讯之于微信,百度之于搜索,这也是BAT巨头立足的根本。

然而目前的AI并没有一款真正称得上杀手级的应用,杀手级应用的意思是用的人多,且离不开它,比如微信,目前来看ChatGPT的级别还是不够,同时,能够承载这种杀手级应用的平台依然犹抱琵琶半遮面,如果要用算力来判断的话,手机与PC的本地算力天生短板,也只有智能汽车跟元宇宙两个平台,能承载AI如此大的算力。

特斯拉第一辆车下线后,已经告诉世界,未来的车需要软件定义,其中很大一部分就是算力。新能源车除了本地决策算法,目前依然在忙着将智能手机的娱乐应用,向车载移植,新能源车作为AI平台,未来价值也将亟待挖掘。

当然,不管AI公司赚不赚钱,AI都将成为接下来一段时间的核心技术,并赋能到各行各业。因为相比AI公司,资本更加关注的是AI与下游领域的结合,包括汽车、金融、物流,甚至是医疗领域等等。换言之,企业的技术不再是第一吸引力,取而代之的是整个产业链的整合运用,技术在场景中落地,才是AI最好的归宿。

如今,手握诸多场景的大厂几乎都在自食其力:百度和淘宝用AI围绕自己的搜索业务做智能应用;华为盘古大模型参数规模达到千亿级别;阿里、浪潮、北京智源研究院均发布了最新产品。在海外,谷歌发布了首个万亿级模型Switch Transformer;微软和英伟达在烧坏4480块CPU后,完成了5300亿参数的自然语言生成模型。

这些大厂在前端卷起技术,后端卷入社交、电商、娱乐、汽车、手机等领域应有尽有。李彦宏之前也说,“未来10年,AI将成为改变世界的有力工具,千行百业被重构,人们的生存空间将大大拓展,技术的价值将被充分开发。”商业和产业落地,才是AI独角兽生存的不二法门。

  智行观

美国未来学家雷·库兹韦尔曾在《奇点临近》一书中预测:到2045年,人工智能将逼近甚至超越人类智能。AI在兜兜转转中,终于迎来了自己的“元年”了,成为众多新兴技术中的C位,那个憧憬已久的人工智能时代,或许离我们越来越近了。

智哥、蓝波大人

网友评论

聚超值•精选

最新内容

“华为改写了智能驾驶行业”,余承东真没吹牛?

前不久,余承东在参加百人会论坛的时候,又公开放狠话了:在智能驾驶领域,华为来了以后,改写了这个行业。“ 我们的 ADS 高阶智能驾驶还是被大家认可的,在座舱、智能驾驶公认我们的体验是最好的。”好家伙,这话说的,真是一点不跟你客气。并且,余承东还透露了一个信息,华为车 BU ( 智能车部门 )预计会在今年实现盈利。要知道车 BU 自打成立以来一直在亏损,之前一年能亏 100 亿元,在去年也亏了 60 亿元,是华为唯一亏损的业务。

华为 |余承东
英系车为什么寄了?我大英自有国情所在!

不怕兄弟过的苦,就怕兄弟开路虎。说起英系车,咱们脑子里还能蹦出哪几个品牌?捷豹和路虎?不好意思,它们现在是印度车。

路虎 |英系车
烧钱的顺风车没有赢家:乘客狂投诉,司机猛吐槽

关于顺风车的争论,司机与乘客往往各执一词。根据在社交平台内容显示,乘客们大都不满于顺风车主私下收取高速费、诱导取消订单后私下付款。而司机们则会吐槽乘客未经协商携宠上车、下非独享单但要求独享等。在这些埋怨与吐槽背后,顺风车业务中常被诟病的隐患若隐若现,作为连接乘客和司机两端的平台,滴滴、嘀嗒、哈啰也深陷其中。

网约车 |顺风车
小鹏MONA将至:10 - 15万级,用性价比打新势力,用智驾打比亚迪

小鹏的全新品牌即将发布,10-15万级也能有高等级智能驾驶。

小鹏 |智驾
宁德时代狂赚400亿背后的谜题

摩根士丹利在2023年唱空宁德时代的原因很多,不相信他们能继续赚钱、赚大钱是其中关键。 然而,这一切似乎都已过去:狂飙的宁德时代2023年再度变身成新能源行业最无情印钞机,在揽下400亿净利润后,大手一挥,又决定向全体股东分红220亿元。

宁德时代 |400亿
太平洋科技旗下
读懂科技出行 · 聚焦未来出行趋势
APP下载
微信公众号
B站
新浪微博
联系我们
二维码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