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手粉丝多可获加速权 电动方程式也娱乐至死?

  【PConline 杂谈】下个月,FE(全称“Formula E”,电动方程式锦标赛)香港站即将举行,所以今天和大伙聊一下FE。FE自2014年创立以来,现在举行的是第三个赛季,然而,相比起F1(世界一级方程式锦标赛),大家对FE还是比较陌生。除了纯电力驱动明显特征外,FE被注入了更多的娱乐元素,例如粉丝多的车手在比赛中竟然可以获得“加速道具”一次!那么问题来了,FE只是蹭汽车电动化风口上的赚钱把戏呢?还是真能推动电动汽车进步的顶级赛事呢?

  FE是这样介绍自己的:

国际汽联电动方程式锦标赛是由国际汽联创办的首个全电动单座赛车系列赛。Formula E将目光着眼于未来汽车工业,为电动汽车的研发提供平台,培养公众对电动汽车及清洁能源和可持续发展的认知。我们将围绕能源环境娱乐三个核心理念,将设计、技术、运动、科技、音乐与娱乐相结合,Formula E将被打造成为一场驾驭电动未来的赛车盛事

  “娱乐”被明确地定为FE的核心理念之一,这就决定了FE不只是单纯地竞速比赛,而它更像是一场竞速游戏,这种比赛额外乐趣让举办城市以及市民们更愿意去认识并接受它。

  在香港中环闹市举行大规模的赛车比赛并不多见,据报道,正是电动方程式赛车噪音小且零排放,FE香港站的筹备工作并没有遇到太多阻力。在众多汽车赛事里,也只有FE凭借“绿色环保”的旗号能在寸金寸土的香港闹市中飙车了。

  FE生来电动,就连在FE赛道上行驶的安全车也是宝马i8电动车。

去看FE是一种什么体验

  不可否认的是,FE赛车速度数据并不逊色,3秒内即可完成0-100km/h加速,比赛中介于220-250km/h之间的最高时速,足以让你瞬间看不到车尾灯。那么看一场FE赛事的观感与其他方程式赛事的的观感有啥不同呢?

  所谓观感,也就在于视觉与听觉上的差异。

赛车声音差异

  在声音方面,众所周知,家用电动车与普通燃油车对比,低噪音是电动车的优点,然而这优点在允许发动机尽情嘶吼的赛道上却是个不小的吐槽点。FE赛场上,疾驰的电动方程式赛车仅发出80分贝的噪音,相当于普通燃油车以120km/h速度行驶时所发出的噪音分贝数,这就显得太温柔了。

  大家还记得2014年FE揭幕赛北京站的车祸吗?在最后一个弯道,位于第二名的尼克·海德菲尔试图超越第一名的尼古拉斯·普洛斯特,结果发生严重碰撞事故,当时双方分别指责对方。事后,尼古拉斯·普洛斯特发推特承认自己承担主要责任,他表示当时他并没有意识到有人要超车。结果,众多车迷调侃称:都怪电动方程式没声音(声音小),导致了尼古拉斯·普洛斯特判断失误。当然,这一点我猜后续比赛可能会添加虚拟轰鸣声音效加以改善。

马力限制被缩水

  FE采用统一的动力单元,在练习赛与排位赛功率上限为270马力,而在正赛,即便是激活了粉丝加速特权后,功率仍被限制为180马力,且大多数比赛功率上限为150马力;而F1比赛功率可达650-700马力。F3(三级方程式赛车)的比赛功率为 170马力。直接反映到观众的感受便是,速度还不够F1快。所以从马力角度来看,FE与F3在同一级别。

赛车外观差异

  细心的观众会发现,来自两支不同车队的FE赛车,差异仅在于车漆涂装,外观结构与细节方面几乎是一摸一样的(所有参赛车统一外观设计);而F1则可以在规则内可自主设计空气动力套件,在外观上更显个性。这可以看出FE赛车的“标准化”比F1更为严格。另外,因FE赛车采用了纯电力驱动,故FE赛车手头部后方没有真正的进气口,取而代之的是镂空的凸造型部件。

比赛赛道的差异

  赛道有多重要?一些车迷甚至将赛道作为影响比赛观赏性的主要因素。FE大多数采用的是城市道路,有不少分站是直接用举办城市原有道路进行比赛。而F1一般都有专用的赛车场。这就决定了FE比赛路段并不能像F1专业赛段一样,有变化多样的发夹弯、起伏变化的路面。就拿FE首个赛季的北京站来说,由于北京道路一般以井字分布,故北京站赛道大体为正方形轮廓,为了保持足够的观赏性,只好勉强多绕路,从而增添多几个弯道。而F1一般都是在专业赛车场进行比赛,道路的规划与设计都是出自大师之手,赛道中的弯道角度、坡度等变化仿佛每一米都在调动了赛车的动感,将比赛观赏性调教至最佳。

进站策略差异

  进站策略讲究的是在恰当的时间去完成能量补给或轮胎更换等操作,FE采用纯电力驱动带来最明显的变化是,比赛中电量的损耗是不会改变电池的重量;油量消耗则会改变油箱的总重量。故F1在2010赛季之前,油箱剩余油量曾是调整进站策略的关键决定值(自2010赛季,为了减少进站时间,F1官方取消了进站加油,未来的2017赛季将会恢复进站加油),即便取消了进站加油的规定,油箱的设计或比赛所需的加油量也是个很大的学问,这很考验技术团队与车手的准确判断,一有失误便断送优势,这是资深车迷津津乐道的谈资。然而FE赛车在比赛中是不允许中途充电(话说充电速度也是呵呵),故FE赛车进站后是直接更换一辆充满电的、相同的方程式赛车重新出发。对比之下,FE很大程度上弱化了进站策略的重要性,从而影响了比赛的观赏性。

比赛日程的差异

  由于FE大都在城市道路比赛,为了不增加举办城市的的交通压力,FE的练习赛、排位赛以及正赛都被压缩至一天完成,意味着车手没过多的休息调养,观众要看完所有比赛的话,不得不说也是一次难忘的煎熬;F1的练习赛、排位赛到正赛,一般都是隔天进行,共计三天。

FanBoost粉加速:你以为戴着头盔的车手就不用颜值吗?

  在NBA赛事里,为了增加与球迷的互动性,在赛季中段都会举行盛大的全明星周末,代表东西部出战全明星正赛的球员均是由广大球迷票选出来的结果。

  FE似乎在NBA里偷了师,设立了粉丝加速特权。根据规则,车迷们在比赛前可以为自己喜爱的车手进行投票,每场比赛开始前20分钟公布票选名单,排名前三的车手在当次比赛中可获取一次“粉丝加速”特权,这前三名车手除了首圈外,在任何时候都可以手动启动方向盘背部左端的激活按钮,激活后,赛车动力输出由原来的133kw(180马力)瞬间提升至200kw(270马力)!加速时间持续5秒,这提升20%的动力足以帮助车手至少完成一次超车,并改变最终名次,这种特权在分秒必争的赛车比赛里是很是罕见的。

  如上图,FE车手塞纳在一次比赛中,赶在弯道之前激活了粉丝加速的按钮后,变道、右移、提速、完成超车!这种感觉好比跑跑卡丁车跑上加速道所产生的快感一样。

  粉丝加速机制让粉丝们在赛事里拥有更多话语权,他们第一次意识到他们的力量甚至可以影响比赛的最终结果,这必然强化了他们的参与感。当然,粉丝加速难免遭受争议,有小部分人认为有失公平,毕竟像NBA票选全明星只是参加一场娱乐性质更强的全明星表演赛,并不会影响到球队任何一场球的赛果,但FE的粉丝加速会影响每一站的赛果,甚至会左右车队未来选择车手的取向,例如更倾向于拥有个人魅力的车手,而不是技术更好的车手。但也有人觉得粉丝加速就是FE的独特魅力所在,这要求车手不仅仅要拥有高超驾车技术、强壮的体格,还要求车手必须主动去展现自己另外一面,例如通过社交平台分享有趣的照片或话题,让更多的人去认识你、去支持你。这个角度看来,车手与粉丝的联系会显得更加密切。

  另外,每分站会场都会设立电动村的嘉年华,在FE里,电动村一定是车手与车迷都十分愿意去的地方,车手可以趁机圈粉拉票;而车迷们可以近距离见到车手,签名、合照、购买各种纪念品等等。这种场面是不是有点像签售现场?试想一下,要是“国民岳父”韩寒或“不老男神”林志颖转战FE的话,那么其他车手只好吃点亏了。所以,你现在还会以为戴着头盔车手就不用颜值吗?

以F1为例,FE是否能推动家用电动车的发展

  其实论知名度、比赛规模甚至是观众群的培育,FE都难以企及F1,甚至有人认为FE只不过商人们打着“环保”“新能源”的幌子圈钱的把戏,诚然世界上众多赛车比赛都必然泡过了浓郁的商业味,赚钱盈利也无可厚非。令我们更好奇的是,这个好像芒果台幕后操刀的FE赛事,是否能像F1对燃油车一样作出自己的贡献呢?

为什么会有方程式赛车

  我们先从方程式赛车起源说起,所谓方程式,即是所有参赛车辆必须基于同样的标准(包含车体结构、车身尺寸、最低重量、发动机工作容积、气缸数量等等)进行设计,这种标准严格到油箱的水平宽度、轮胎间距的限制。之所以设立那么多条条框框,我觉得应该是想把方程式赛车摆在一个更纯粹的技术发掘的位置,剔除多余的因素,追求更高的速度、更高的效率、更优的空气动力设计。过去,大半个世纪,F1给生活中量产车带来许多实用技术,例如你现在欧美车常见到的涡轮增压引擎、在民用车配置的燃油喷射系统与防抱死系统(ABS)、在跑车尾部看到的尾翼等等,均来自F1。同理,作为方程式赛车里以纯电力驱动的FE,在推动电动车发展上被寄予更多的希望。

新兴电动车车企扎堆FE

  从目前已有的车队来看,既有奥迪、雪铁龙等传统车企,亦有像蔚来汽车、乐视(LeSee电动车)等新兴电动车企。在欧洲少数国家禁油令的大限之下,传统车企谋求转型,着手于新能源布局,目前他们更倾向于在燃油版的基础上升级为插电式混动,这很大原因在于他们对目前的电池续航与电机技术尚不够满意,参与电动方程式赛车的研发有助于他们发掘更高效率的电池与电机技术;而新兴电动车品牌则依靠这种赛事积累相应的数据,用于新车研发的参考数值。

FE背靠高新技术靠山

  除此之外,在FE赛场上,也不乏前沿技术的身影,例如高通在无线方面的技术、米其林自带“电子身份证”的RFID轮胎等均更愿意用于这代表着未来的FE赛车身上。

  编辑点评:存在即是合理,与其说FE是趁机赚钱的把戏,还不如说它是时代的必然产物。赛事推动者自知新兴的FE不能与F1相提并论,所以为它营造一个相对轻松的互动氛围,让大众更愿意去认识它。如果有一天,你看到某个FE车手出现好莱坞电影中,我觉得你不必大惊小怪,他只是为了圈粉而已。

电动方程式+电动赛车+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