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动驾驶之争其实已经结束 硅谷输得底裤都没了

  【PConline 翻译】之前一段时间的硅谷中,人们一直在讨论的是关于科技行业如何将底特律传统汽车厂商扫到历史的垃圾堆里,例如苹果、谷歌和优步,它们都在追赶、超越传统的汽车厂商,在未来甚至会成为新的汽车制造商。不过到了现在这个地步,这些声音逐渐消退了下去。看看现在的情况,你就知道为什么传统的汽车公司,其中有些能够存在超过一个多世纪。


谷歌无人驾驶测试车

  就在去年,苹果终止了其自行造车的计划,解雇了相当一部分汽车工程师;谷歌旗下的Waymo现在已经不说要自己造车了,更多的是发力在自动驾驶的软件方面;而优步,尽管极富市场价值,不过看起来目前还没有形成自己能够长期稳定盈利的模式,更不用说制造自己的自动驾驶车辆了。


谷歌旗下Waymo无人驾驶测试车

  套用特斯拉创始人Elon Musk的话来说,硅谷正在逐渐意识到“造火箭是很困难的,而造车则是更加困难的”。行外人往往对造车这项复杂的工程只有肤浅的认识,认为要做的不就是设计一款车,然后开始批量制造嘛。然而目前大多数的互联网新兴造车企业还处在概念车的验证阶段,因为要把概念车做到能够落地大规模生产,实在是很艰难的一步。即使是硅谷目前唯一成功的新兴车企特斯拉,去年的总产量也只是8万辆。可是别忘了,这家公司已经成立,并且商业化快15年了。


特斯拉也在研发无人驾驶

  在此之前,对于自动驾驶汽车方面,硅谷的新贵们认为只要垄断好技术,就可以安心坐在椅子上对传统的汽车制造商发号施令,让他们看着自己的脸色行事了。然而最大的那几家汽车制造商并没有坐以待毙,福特、通用、奥迪、奔驰和日产等都在内部发起了自己的自动驾驶项目,就算是德尔福这种大型的一级供应商也是发力于此。所有的企业,无论是传统车企还是新兴车企都在竞争,更何况传统车企还在用他们充足的现金流来收购硅谷中某些极具研发能力的小公司以充实他们的技术研发实力。


宝马5系无人驾驶测试车


通用Bolt无人驾驶测试车


福特蒙迪欧测试车

  简而言之,大佬们不买账!劳资好不容易打下来的江山接下来难道要听你们几个小啰啰指挥?

  这个就是大多数硅谷公司所错过的关键点。汽车工业的发展历史告诉我们一个现实——无论技术发展得多么出色,在生产环节方面都要依赖全球的供应商,才能够最大限度的缩减成本以实现盈利。然而,这些硅谷走出来的科技公司在研发自动驾驶汽车的同时并没有下意识地在汽车制造业上布局,这使得在车辆硬件上还是得被传统汽车制造商牵着鼻子走。在这种情况下,硅谷公司们最多只能拿到10%左右的利润,这与硅谷平均40%的利润水平相差甚远。

  然而,尽管谷歌和苹果这些硅谷大咖们放弃了自行制造汽车,不过它们并没有放弃汽车行业。硅谷在该行业的另一个领域中可以发挥主导作用,那就是汽车大数据。

  世界上每天有数以亿计的人们会使用到汽车。他们去上班、回家、购物以及玩乐等等,每个人都有各自的生活。如果从他们使用汽车的习惯来研究出某些规律,那将非常具有价值。这些数据可以聚合、排序和打包,卖给任何需要这些数据的人。


intel预计未来汽车每天将会产生4000GB数据

  不像汽车制造业那样,大数据分析由于不需要大量的资本来投资工厂和设备,其利润率据说达到了90%!


大数据将应用在各行各业

  汽车大数据大体上可以分为两类,一种是车辆在工作的时候自己生成的,包括所有零件的工作状态、工作方式以及整车的性能状态等等,这些都能够被车厂加以利用作不同的用途,例如快速分析车辆异常状态的原因,以及如何建立更加高效的工程规范等等。

  另一种数据则是和车上的人密切联系。大量传输的数据能够得出关于车主们的行踪,归类总结出他们的兴趣点。去年,仅仅是在美国市场,雪佛兰就从客户的汽车上收集了超过4000TB的数据。著名分析公司麦肯锡预测,汽车大数据市场在2030年左右将会达到4.5到7.5兆亿美元左右的规模。零售商、广告商、营销人员、产品规划师、财务分析师,甚至是政府机构都急切希望能够得到这些数据以方便他们更好地展开工作。在这个市场中,硅谷那些已经涉足到这个行业中的新兴企业们将可以一次次不断地将这些数据出售给客户,而且这些数据还在不断的更新。这将会是一个铁饭碗。


车辆将是大量数据的来源

  所以,无人驾驶领域的竞赛已经结束了,传统车企将继续牢牢把控着这个行业。不过关于车辆大数据的竞争才刚刚开始。这是一个全新的市场,而这也是硅谷中涉足汽车行业的公司所擅长的,并且也是最应该重视的。他们应该尽可能地占领制高点,部署好计划来抓住这个机遇。

  文章来源:http://www.autoblog.com

自动驾驶+大数据+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