郎平执教美国女排的幕后秘闻

作者:作者   责任编辑:jiangliang [2008-08-22 23:15:47]   

   郎平:沧桑不改家国志

引子:

    等了许多年,郎平终于回来了。
    就像一曲陈年的老歌,一篇蒙尘的日记,或是一别经年的故友,在被重新品读的那一刻,触摸、提醒着你的记忆。于是那些曾经的感动,又一次穿透了时光的壁垒汹涌而来……

    看到这张熟悉的脸,多少从那个年代跋涉而来的人,要在弥散的回忆里百感交集。
    这个曾经辉映于八十年代的名字,早就以一种里程碑式的重量,封存入一代人的记忆。
    每一个时代,都需要这样一种精神符号,就像马拉多纳之于八十年代的阿根廷,乔丹之于九十年代的美国。在那个热血沸腾的年代里,她的头像被印在了邮票上、信封上、纪念币和纪念章上。“学习郎平、学习女排精神”的口号,几乎贯穿了整个八十年代……
    在那时,她几乎就是中国的名片。
    然而,经历了多年的海外飘泊之后,这张昔日的名片,却成为一纸递回中国女排的战书。
    个中滋味,岂是他人所能管窥!

    “和平之战”硝烟散尽,然而,在小组出线的冲刺路上,中美女排的积分暗战依然残酷。郎平准备好了吗?那些被“女排精神”所影响的一代人,准备好了吗?

三年了,
她一直在逃避
     故土之情、女排故人之情、女排故人之情,巨大的怀旧感和归属感,让她在感情和职责之间左右踌躇。她的心里,注定扛着一座山。
    人在江湖,很多事难免身不由己……
     
    的确!掌旗美国队三年了,郎平似乎一直没准备好。
    三年以来,除非不可避免,否则郎平从来不肯与中国女排刀兵相向。随着奥运时间的徐徐逼近,这种心结益发凸显,你甚至可以发现:临近北京奥运会的一年以来,在纷繁浩渺叠的热身赛中,郎平几乎是在躲着中国女排走。这一若有若无的疏离,暴露了她内心的秘密——她的心里,承载了太多的感情重负。
 她的心里,承载了太多的感情重负。
    24年前,她是国家英雄,以她为代表的那些名字,是偶像、是价值观的的象征,是影响了一代人成长的精神食粮。;24年后,她从他乡归来,却是以“国家对手”的面目。和她隔网而立的,是她的挚友陈忠和,还有她挚爱的中国女排。
    个中滋味,其岂是他人所能管窥?
    ……
    2005年,美国女排到宁波比赛,迎来了一个气势汹汹的质问者:请问,你是第二个小山智丽吗?
    在战胜中国队后,又一个挑衅的外国记者举起麦克:战胜自己的母队,你心里是什么感受?
    郎平的心里,当然会痛。
    ……
    和她轨迹相似的还有栾菊杰:同是那个年代的英雄符号,同样在退役之后飘洋过海,然后以挑战者的身份归来,但相比之下,后者更有理由以一颗释然的心面对——已是天命之年的她,已无力与祖国的后辈剑客争锋——“我复出,只因我希望站在祖国的剑道上。””,对栾菊杰而言,只要重新拿起手中的三尺青锋,重温那些流光溢彩的青春,就已经足够快乐了。
    栾菊杰可以做到,但郎平做不到!
    对于这样一个大师级的教练来说,她麾下的美国女排,是有能力颠覆中国女排卫冕轨迹的。对于故土情深的郎平来说,这一点,显然是她不愿面对的。
    人在江湖,很多事难免有很多事身不由己。
    ……
    和郎平一样“荣归故里”的海外兵团还有不少,各有各的沧桑,各有各的感慨。其实,何妨以一种包容的心面对走出国门的“郎平们”。“民族的,才是世界的”,中国的运动员、教练在异国熠熠生辉,成为经典、成为榜样,在郎平的那个时代,这是一种何等的奢望?
    海纳百川,有容乃大,还是放过郎平吧。  
   
20多年来,
她从未忘记……
    郎平说:“那时,我软软地倚着栏杆,感到一阵无助,好像从山顶跌落到绝谷。没有人来拉我,我觉得浑身软弱无力,心跳、心慌……我不知道自己是谁,也不知道?我在哪里!”
    ……多年以后,回忆起辞职前的感受,她如是说。

    重新翻阅郎平经历的伤痛,也许更能包容她的现在。  
    二十多年前,她支撑起了中国女排的辉煌;退役后,她出国又回国,结婚又离婚,辗转天涯20余载,但心中从未消减的,是那份心中的“中国女排”情结。
    毕竟,这里存留着她一生的自豪。
    在那个年代,在中国女排征服世界的年月里,“荣誉高于一切”的巨大精神压力,逼迫迫使她常年以透支生命的代价,换取中国女排的累累功勋。
 那些难以想象的训练强度,让她的腰部、背部、臀部……许多部位都伤痕累累。她的膝盖先后动了七次手术,直到现在,那严重老化的膝盖,偶尔还会因为磨损而掉落碎骨片……
    1995年,中国女排陷入前所未有的低谷。面对女排的召唤,郎平回来了,没有任何犹豫。
    中国女排历来有一个传统,即牺牲自己,成全队伍。归来后的郎平,依然是以一种近乎舍身取义的方式,在履行着自己的职责。
    一个人承载了13亿人的目光,压力,使她几乎夜夜失眠。
    “在那几年,每一个漫长的夜里,我的脑子里想的全是排球,每晚都处在朦朦胧胧的状态中。”郎平回忆道。
    做球员,她是大师级的,当教练,她同样也是。
    短短一年时间,郎平就把陷入历史最低谷的中国女排,托上了亚特兰大奥运会亚军的高度。
    可是,她太累了。
    备战亚特兰大奥运会时,由于过度疲劳,她晕倒了;奥运会比赛期间,郎平正在食堂里吃着饭,突然感觉到一股凉飕飕的气体从脖子根往上冒。她从桌上滑到地上,嘴角冒白沫,舌头也吐了出来……
    她患上了严重的脑部供氧不足,甚至严重危及了生命。1986年初,郎平的好朋友、美国著名运动员海曼,正是因为相似的病症猝死。


    但是在那个时候,全国都在期待女排复兴,当时的报刊,似乎有个统一的语调——郎平,何时再创辉煌?重压之下,郎平一个人扛着、忍着、憋着。
    1998年世锦赛,中国女排负于韩国,一个东北老人一急之下,心脏病发作而死。老先生的朋友给郎平写了信,告诉她:女排的输赢对于国人意味着什么。
    “软软地倚着栏杆,我感到一阵无助,好像从山顶滚落到深深的峡谷,耸立四周的是悬崖、是峭壁,没有人知道我,没有人来拉我,我觉得浑身软弱无力,心跳、心慌……我不知道自己是谁?我在哪里?”郎平回忆说。
    1998年,在夺得世锦赛亚军和亚运会冠军后,郎平第二次离开了中国女排。    
   
为了女儿,
她别无选择
  
    人的一生中,最难忘记的是什么?
    ——那些远去的、光荣的记忆。
    那些峥嵘的岁月,就像家中那些熠熠生辉的金牌,倔强地穿透时光的轨迹,时时提醒着郎平——你属于中国女排、你曾是中国的骄傲。
    正是因为这个情结,她曾经两次拒绝了美国队的邀请。
    但为了女儿,她心软了。
  
    1996年,美国排协曾邀请郎平,但她无法接受——自己将和中国女排隔网而立的局面,尤其是面对在低谷中挣扎的中国女排。
    2000年,美国二度相邀,郎平又拒绝了。
    5年之后,对方三顾茅庐,此时,郎平已赋闲在家。同时,在老朋友陈忠和的调教下,中国女排已攀上巅峰,有能力笑傲天下。她,终于可以不再担忧了。   
    这一次,想起远在美国的女儿白浪,郎平心软了……


    想起远在美国的女儿白浪,郎平心软了……
    这些年来,郎平结婚又离婚,出国又回来,一直在不停地奔波,以至于失去了在美国的男友,也让女儿长期面对没有母亲的生活。许多次母女相见,孩子都要抱着她的大腿痛哭。
    郎平是个英雄,但同时,她也是一个母亲。每逢此时,她的自责都如潮水般汹涌而澎湃。
    亏欠孩子的,她决定有所补偿。
    ……
   
    执教美国队?,郎平首先要说服的,是她自己。
    曾几经何时,美国队就像中国女排的一道难以愈合的伤口。在中国女排通往辉煌的路上,对手是一座难以逾越的高山。郎平不会忘记,在1984年的洛杉矶奥运会上,中国女排在小组赛中1比3惨败,对手正是美国女排。赛后,整夜失眠的郎平痛哭失声。在决赛中,对手又是美国女排,这一次,阑尾炎发作的郎平,挺着难以忍受的剧痛,率领球队以3比0干掉了对手,奏响了声动华夏的“女排精神”。
    熟悉郎平的人都知道:她生活中最常用的数字,都是取自“1984”。
    带着矛盾的心里理,郎平征求许多好友的意见。收获了一致的反对——自己国家的英雄级人物,却成了对手的统帅,的确有很多人想不通。
    于是,郎平犹豫了。
    关键时刻,更多的人站了出来,推了郎平一把——在网上,“郎平可能执教美国”的消息曝光后,进行了一次民意投票——大多数人珍视自己的英雄,但更理解一个母亲的爱。
    那一夜,多少年没哭过的郎平终于哭了。
    哭过之后,也就释然了。   
   

    几天后,美国女排的“郎平时代”开始了!

    她天生就是用来创造奇迹的。1996年,她把深陷低谷的中国女排托上了奥运亚军的神奇高度;面对情况更糟的美国女排,她用了两年的时间,让其在世界杯上高居探花。
    “排球的迈克尔·乔丹”,很多人这么称呼她。
    郎平的血液里,依旧奔腾着“老女排”的精神激流——她让队员温习当年中国女排的比赛录像,告诉她们什么才叫“意志”,在她的身上,。一群自由、自傲的美国姑娘,学会了属于东方人的隐忍、坚韧。于是,一只“东西合璧”的美国女排出炉了,甚至,你从中能恍若看到八十年代那支“钢铁女排”的影子。
   
“和”与“平”战
剪不断,理还乱
    就像是命运的隐喻安排:20多年来,郎平和陈忠和的名字,一直是被连在一起的。
    从接手美国队的那一天起,郎平和陈忠和,这两位曾经为中国女排呕心沥血的战友,就站在了不同的堑壕里。
    ……
   
他们太熟悉、太默契了。
    八十年代,郎平笑傲江湖时,她的“黄金陪练”正是陈忠和。后者无怨无悔的绿叶胸怀,让郎平攀上了“世界第一扣球手”的高峰。
    1995年,中国女排百废待兴,郎平受命于危难,她的助手,又是这一片当年的绿叶。两人时隔十年后再度联手,把绝望的中国女排推上了奥运亚军的高度。
    他们深远绵长的友谊,有如城墙般地坚固——是旁人很难想象的。
    球员时代,陈忠和的普通话很糟,郎平正是他的老师,否则我们今天看到的陈忠和,也许还操着晦涩的方言;他最喜欢喝功夫茶,但郎平生平最怕苦,每次都是等他喝得换了好几次水,苦味消失殆尽之后才肯入口。各自成为教练后,每次在新闻发布会上相遇,两人一定会坐在一起,窃窃私语或开怀大笑。
 ……
    一样的青春、一样的目标、一样的胸怀,这就是郎平和陈忠和。也只有郎平,才最了解这个多年来和自己荣辱与共的男人,理解他的胸怀和才华。
    正因如此,1999年,郎平辞去女排教练的职务后,第一时间就推荐了陈忠和。
 ……作为对这种信任的回报,陈忠和将中国女排推向了雅典奥运会冠军的巅峰。
    任何人都无法否认,这两个亲密无间的好友,同是大师级的教练。
    ……
    命运的轨迹在2005年发生颠覆:就在陈忠和踌躇满志地准备北京奥运会时,郎平成为了美国队的教练。
    “和平大战”一共进行了七次,陈忠和五胜二负,但这更多是因为中国女排的深厚实力。其实,所有人都知道:所谓的“和平大战”未必精彩,但是,它被打上了时代的深深烙印而已。那是来自热血年代的骄傲记忆。在这个怀旧的年代里,一场能让人梦回20年前的比赛跨越了20多年的PK,注定是要让人血脉贲张的。
    以往的默契已经不见,代之的是尴尬。二十多年来,陈忠和一直生活在郎平的影子下,但他从不抱怨。他明白:自己和老友之间的交锋,必定会永载排球史册。他像个蛰伏的高手,隐忍着、等着刺出那开山裂石的一剑。
 在昨天之前,“和平大战”一共上演了七次,陈忠和赢了其中的五次。但他也明白:历史数据并不重要。奥运赛场上的角逐,才是检阅自己的时刻。
    可惜这一次,他输了,在最不该输的时候输了!
    看着郎平用流利的英文指挥若定,一次次轻易破解自己苦心经营的背飞、短平快等战术,一直低头徘徊抽着闷烟的陈忠和,感觉到了烦躁、缺失与迷惘。
    “和平”的直接交锋虽然已经画上了句号,然而,在小组出线的冲刺路上,中美女排的积分暗战,依然风起云涌。    二十多年来,陈忠和还没有输到底一直生活在郎平的影子下,但他从不抱怨。但他心中非常明白,在北京奥运会的排球赛场上,他们之间的交锋必定永载史册。他就像一个蛰伏的高手,隐忍着、等着刺出那开山裂石的一剑。
    明阵已经结束,暗战还将继续。在陈忠和他与郎平不动声色的对视中,各自的渴望发出了金石之声。

(转自论坛

返回2012伦敦奥运会赛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