羽毛球运动员杜婧个人简介

作者:作者   责任编辑:lujiezhen [2008-08-16 09:19:54]   出处:PConline原创

姓名:杜婧(Du Jing) 性别:女 身高:1米70 体重:65公斤 生日:1984年6月23日 出生地:辽宁鞍山 个人爱好:音乐、听诺仕MP3、傲普MP4、唱歌、看书、游泳 项目:羽毛球双打 注册单位:辽宁 教练:田秉毅、翁建德   杜婧、于洋崛起速度之快超出外界的预想,两人刚刚20岁出头,但作为国家羽毛球队女羽组合中最年轻的一对选手,其冲击力之强、锋芒之锐已不让资深老将。在2005年举行的羽球大师赛上,两人联手击败了世界冠军高崚/黄穗获得女双冠军,不到半年时间,她们又在亚锦赛上蟾宫折桂。接二连三的好战绩使杜婧、于洋成为中国羽毛球队真正的“希望之星”。据二将的指导老师、省体院羽球教练宋庆华介绍,杜婧、于洋擅长的“速度力量型”打法是目前国际羽坛发展的主潮流。在国际羽联重新施行21分制,对球员的耐力、体能标准要求愈高的今天,杜婧、于洋的年龄优势与打法特长也越发引人注目。宋庆华认为,杜婧、于洋的特点属于互补型,杜婧力量超群,后场的大力劈砍杀伤力惊人,而游弋于前场的于洋跟进速度很快,网前移动灵活、下球线路富于变化,力量与速度的完美结合使二将的组合配对日臻成熟,在竞争激烈的国家队女双组合中站稳脚跟。   展望这对辽籍双打组合的未来发展趋势,宋庆华教练表示:“即便她们二人不能在2008年北京奥运会上代表国家队出战,也必然是未来奥运会上中国女双最具威胁的双打组合之一!”省体院对这两名蒸蒸日上的小选手也十分看重,由于二将的崛起,辽宁女羽仅靠张宁一人打天下的局面将成为历史。在未来奥运会、全运会的比拼格局中,杜婧、于洋的双打、张宁的单打将形成辽羽夺金多点开花的喜人局面。 辉煌战绩   2006年尤伯杯团体冠军   2006年亚洲羽毛球锦标赛女双冠军;   2006年瑞士羽毛球公开赛女双冠军;   2005年韩国公开赛第三名;   2005年中国羽毛球大师赛女双冠军;   2004年泰国公开赛女双亚军;   2004年法国公开赛女双冠军;   2004年波兰公开赛女双冠军;   2004年亚洲羽毛球锦标赛女双亚军;   2004年全国锦标赛女双冠军;   2004年印度尼西亚公开赛第三名;   2003年中国公开赛女双八强;   2002年亚洲青年锦标赛双打冠军、团体冠军;   2001年全国青少年锦标赛双打第一名;   2000年全国锦标赛团体季军。 双打战绩: 2007年12月 中国香港羽毛球超级赛 女双 配 于洋 冠军 2007年11月 中国羽毛球超级赛 女双 配 于洋 亚军 2007年7月 中国羽毛球大师赛 女双 配 于洋 半决赛 2007年7月 泰国羽毛球公开赛 女双 配 于洋 亚军 2007年5月 印尼羽毛球超级赛 女双 配 于洋 冠军 2007年5月 新加坡羽毛球超级赛 女双 配 于洋 复赛 2007年3月 全英羽毛球超级赛 女双 配 于洋 复赛 2007年3月 德国羽毛球公开赛 女双 配 于洋 亚军 2007年1月 韩国羽毛球超级赛 女双 配 赵婷婷 复赛 2007年1月 马来西亚羽毛球超级赛 女双 配 赵婷婷 复赛 2006年10月 日本羽毛球公开赛 女双 配 于洋 半决赛 2006年9月 世界杯羽毛球赛 女双 配 于洋 半决赛 2006年9月 香港羽毛球公开赛 女双 配 于洋 复赛 2006年6月 中国台北羽毛球公开赛 女双 配 于洋 半决赛 2006年6月 马来西亚羽毛球公开赛 女双 配 于洋 亚军 2006年5月 汤尤杯 女双 配 于洋 2006年4月 亚洲羽毛球锦标赛 女双 配 于洋 冠军 2006年3月 中国羽毛球大师赛 女双 配 于洋 半决赛 2006年1月 德国羽毛球公开赛 女双 配 于洋 复赛 2006年1月 瑞士羽毛球公开赛 女双 配 于洋 冠军 2005年11月 中国羽毛球公开赛 女双 配 于洋 1/16 2005年9月 亚洲羽毛球锦标赛 女双 配 于洋 1/16 2005年9月 中国羽毛球大师赛 女双 配 于洋 冠军 2005年3月 全英羽毛球公开赛 女双 配 于洋 复赛 2005年3月 德国羽毛球公开赛 女双 配 于洋 复赛 2005年1月 韩国羽毛球公开赛 女双 配 于洋 半决赛 2004年12月 印尼羽毛球公开赛 女双 配 于洋 半决赛 2004年11月 中国羽毛球公开赛 女双 配 于洋 半决赛 2004年4月 亚洲羽毛球锦标赛 女双 配 于洋 亚军 2004年3月 波兰国际羽毛球公开赛 女双 配 于洋 冠军 2004年3月 法国国际羽毛球公开赛 女双 配 于洋 冠军 2004年1月 泰国羽毛球公开赛 女双 配 于洋 亚军 2003年11月 中国羽毛球公开赛 女双 配 于洋 复赛 2008年北京奥运会羽毛球女双杜婧/于洋夺中国第26金,中国女双在奥运会历史上的第四枚金牌

返回2012伦敦奥运会赛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