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赛开始就敢拼 中国游泳不再“只听一枪”

作者:作者   责任编辑:zhongyurong [2008-08-14 11:15:04]   出处:PConline原创

虽然中国游泳队至今没有金牌进账,但是却抹杀不了他们的进步。本届奥运会,在决赛中看到的中国选手比过去要多了。


雅典奥运会上,很多中国选手只听了一声枪响就告别赛场,甚至进不了半决赛。

 

很多人也管这种现象叫“内战内行,外战外行。”其实,最主要的原因是中国运动员习惯在预赛的时候留点体力,以便半决赛或决赛去拼,但是往往到了预赛时,对手水平都高出自己一截,还没等反应过来,自己已经出局了。


当然,这也和中国游泳整体水平不高有关。在国内比赛,很多高手都扮演着“独孤求败”的角色,预赛轻轻松松就能晋级,到了半决赛还能留一手,决赛的时候努力游就可以了。雅典奥运会之后,中国游泳队意识到了这个问题,在十运会和全国比赛上,启用新规则,进入决赛要半决赛和预赛成绩相加才行。这个规则在当时确实起到了一定的作用,运动员逐渐重视预赛,养成了“听三枪”的习惯。


本届奥运会,教练给运动员布置的战术几乎都是“预赛就拼”。第一天的比赛,中国游泳队诞生了三个亚洲纪录,张琳的400米自由泳、周雅菲的100米蝶泳和女子100米自由泳接力都打破了亚洲纪录。事后,张琳说自己在预赛只能拼,因为自己和朴泰桓一组,下一组又是哈克特,如果不游出最好成绩,进入决赛是不可能的事情。而周雅菲的教练姚颖告诉记者,给周雅菲制定的目标也是从预赛开始发力,先要争取进入半决赛。周雅菲说,赛前就估计到这次奥运会的激烈程度,所以也做了充分的准备,比赛果然和想象的一样,于是就从预赛发力,最终顺利进入决赛。而12日进行比赛的庞佳颖在预赛、半决赛两次提高自己的最好成绩。除了赵菁在女子100米仰泳上的意外犯规,以及100米男蛙和200米自由泳等几个离世界水平确实相差较远的项目,其他项目基本上都能有中国选手进入决赛,这在上届奥运会是不多见的。


当然,去年冬训以来,中国游泳队训练量加大,也尝试了多种训练方法,有张琳的“留洋”,也有吴鹏的高原训练,效果都还不错,这也让选手们有底气在预赛去拼。


事实上,在预赛中全力发挥后,很多选手在半决赛中非但没有出现退步,反而还提升了成绩。比如周雅菲,预赛游出57秒70,半决赛又游到57秒68;而庞佳颖在预赛中游出1分57秒37的好成绩,在半决赛又游出1分57秒34的成绩。决赛中,周雅菲、孙晔出现了成绩退步的现象,也在情理之中,毕竟她们的实力和世界最高水平还有差距,这也是今后需要提高的地方。但是在大赛中连续游出自己的好成绩,总比只听一枪就结束战斗要好得多。像孙晔这样第一次参加奥运会的年轻选手,能够进入决赛可以为自己以后的发展打下一个好的底子。要知道,菲尔普斯第一次参加奥运会时也只获得第五名,而张琳和朴泰桓第一次参加奥运会时,预赛就糊里糊涂出局了。多听几枪,就是多几次锻炼机会,奥运会四年一次,这种机会何其可贵。

返回2012伦敦奥运会赛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