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科技要闻 > 科技> 正文

一人一表:智能手表如何成为必需品?

虎嗅网 整合编辑: 徐晶晶 发布于:2023-08-09 17:01

无论是三伏天晒背、艾灸、泡枸杞等“中式养生”的流行,还是社交平台上各类健康餐和保健品推荐清单的盛行,都反映了一个当下的趋势——年轻人越来越“惜命”了。

在长期久坐、超长工时等职场压力之下,健康管理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视。从前,大多数人只有感到明显不适时才会到医院进行相关检查;如今,年度体检已经成为大多数公司的福利“标配”,打工人拆开体检报告的心情不啻于学生时代的期末大考。

然而,仅依靠每一年的体检就够了吗?

在心脑血管、生殖健康、运动疾病等方面,日常健康检测也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在“亚健康”状态普遍的当下,漫长的慢性疾病积累过程,每个人都要有过程中审视健康的意识,而这需要高效工具的辅助。

以糖尿病为例,中国的糖尿病患病人数位居全球第一,近年来,我国糖尿病发病群体年轻化趋势明显,《英国医学杂志》上一组调研结果显示,我国18至29岁人群中2型糖尿病的患病率已达2%,30至39岁人群达6.3%。但糖尿病在成人当中的知晓率仅为35%,如果在高血糖早期就能及早知晓、积极干预,能够有效降延缓或预防向糖尿病进展,减少因此导致的身心痛苦和经济负担。

随着科技与医疗的交叉融合,智能手表逐渐承担起“健康监测”的功能。HUAWEI WATCH 4系列的全新功能微体检应用,能在60秒内进行10项健康数据的检测和风险评估,并在手表和华为运动健康App端同时生成微体检报告。

“微体检”是否会成为一种新的趋势?在智能手表成为个人健康管理的监测与数据分析工具载体之前,需要闯过多少道技术的难关?

智能手表进入基础科研的竞赛

在日益激烈的智能手表市场里,“健康性能”无疑是所有品牌都在争抢的高地。

相比通话、视频、定位等标配功能,健康监测功能才是影响消费决策的核心因素。Global Market Monitor调查数据显示,超过70%的潜在消费者在选购智能手表时会优先考虑产品健康检测功能的完整性。

作为一个唯一可以24小时紧贴用户皮肤的设备,智能手表具备全天候健康监测的基础,比手机更能时刻了解用户的身体状况。

这成为撬动销量增长和技术革新的支点。近些年,智能手表的产业发展路径,重点之一在于芯片等核心技术的突破,其二就是沿着“健康”痛点的升级迭代。

然而,想让智能手表实现专业级的健康监测功能,并没有那么简单。

首先是续航问题。健康管理的前提是完整监测,如果智能手表需要“一天一充”,用户一旦忘记及时充电,就会导致夜间睡眠时间的监测空档,尤其对老年人来说,不够友好。

“长续航是智能穿戴产品非常重要的特性,但长续航只是手段,目的是让用户健康。我们会以健康的功能价值为出发点,让续航支撑这个能力。”在8月5日华为开发者大会2023(以下简称“HDC 2023”)上,华为运动健康军团CEO、华为终端BG智能穿戴与运动健康产品线总裁张炜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

从“健康价值”的角度出发,解决续航问题不只是提高电池性能,而且要围绕健康功能做好算法和体验的优化,例如缩减检测功能的能耗,让长续航变成可能。

其次是传感器精度问题。不同于更专业的家用医疗器械,精巧便携的智能手表并不采用有创的方式,也没有太多外接的复杂设备,而是通过集成丰富的传感器,结合大量穿戴监测数据和医疗健康数据得出的分析算法,进行综合评估。传感技术和智能处理算法的精准度,基本上就决定了健康数据的可信度,这需要长期、大量的研发资源投入。

以血压功能为例,臂式电子血压计以气囊作为压力传递介质,气囊与测试部位的接触面积会直接影响到测试准确性,而智能手表很难承载如此庞大的外接设备。华为推出的首款搭载血压测量功能智能手表,将气囊缩小到原来的1/5大,同时要保证有效的压迫感,并可以实现便捷的一键式快拆。这对于材料、工艺的创新难度要求极高。

最后,健康检测的意义并不在于单纯的“提醒”,更需要专业医学的解读与引导。用户需要的是基于数据的分析、判断、建议等健康管理解决方案,而不是无济于事的焦虑情绪,想做到这一点,需要智能手表品牌不断扩大医疗生态服务圈。

每一点背后都是一场硬核科技的竞赛。《中国智能手表行业市场前景预测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显示,2013-2022年,全球智能手表行业专利申请人数量及专利申请量均呈现增长态势,其中中国智能手表专利申请量占全球智能手表专利总申请量的81%。这意味着,技术仍然处于高速成长期。

以华为为例,作为一个从消费电子“跨界”到医疗健康的厂商,华为旗下多款软硬件产品获得了国家药监局二类医疗器械认证。

深入健康管理的“无人区”,让智能手表从装饰品变成刚需品,我们距离这个分界点或许只有一步之遥。

产学研合力,突破健康技术“无人区”

当我们提到健康监测的时候,一个健康“标准体”、一个有心脑血管家族病史的996打工人、或是已经存在“三高”问题的群体,每个人的理解是完全不同的。

这是智能手表想成为用户贴身“健康管家”绕不过去的命题——你必须面面俱到,而技术研发没有捷径。

呼吸健康筛查方面,华为WATCH 4系列既要调动高性能PPG、体温传感器检测的常规生理参数,同时借助麦克风清晰拾取咳嗽音,将生理参数与咳嗽特征叠加,通过环境音识别、高精度咳嗽识别和呼吸健康筛查评估3重算法,完成肺部感染、肺功能、慢阻肺初筛。

用户只需咳嗽几声,就能通过华为手表获得关于肺部健康的基本判断。

血糖监测则是另一个截然不同的难题。通过大量实验研究,华为研发团队发现高性能传感器监测到的血管弹性、睡眠心率、脉搏波等体征,在高血糖人群中具有自相似性,为了排除非高血糖因素引发的“干扰项”,华为研发团队进行了大量健康人群和高糖人群的对照分组实验,基于环形传感器和HUAWEI TruSeen™5.0+算法技术,更精准地发现了高血糖异常波动引发的血管、心率等信号特征。

据可评估数据计算,华为手表针对糖尿病及糖尿病前期人群的确诊率,与医院判断标准的对比准确率基本一致。

健康管理大命题下是多个垂直领域,每一项都是独立的产学研路径。在单一领域上深入钻研的厂商并不罕见,但能够实现立体式、全方位投入的,则需要像华为这样坚决的战略投入与深厚的资源积淀。

当然,专业医疗力量的参与程度也是一个关键变量。 

华为的呼吸健康应用,就与多家国内顶级医院联合发起了呼吸健康研究,这也是国内首个通过腕式穿戴设备筛查肺部感染风险的项目。血糖健康研发团队,则是和国内多个专业机构,联合开展相关研究。

据张炜介绍,华为已经协同专业机构在专业期刊发表了非常多高水平的论文,例如,301医院郭豫涛主任团队与华为心脏健康研究团队合作的心脏健康研究项目,被写入2020年欧洲心脏病学会《2020 ESC房颤诊断和管理指南》;最新的《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23年版)》要点重磅发布,专门提到华为WATCH D腕部心电血压记录仪,这也是可穿戴设备首次被纳入推荐。

“这些里程碑事件,说明智能手表既可以保持消费电子的时尚属性、并具备专业能力,这两个能力是奠定产品生命力的核心基础。”

目前,华为运动健康累计申请超800项专利,发表医学论文超50篇。坚持自主研发、大力投入基础科研,既是华为手表“做健康”的着力点,也成为市场竞争的核心壁垒。

自2019年起,华为在中国腕上可穿戴市场份额连续四年排名第一,2023年,华为运动健康App全球注册用户已达4.5亿。

反过来,庞大用户量又为华为联合医院持续投入健康研究提供了珍贵的数据支撑。WATCH 4 系列在中国发货1个月后,就有超过30%用户加入血糖健康研究。目前,华为心脏健康研究参与用户数据超500万,睡眠呼吸暂停研究参与用户数超300万,血管健康研究参与用户数超81万。

智能手表,未来“人手一个”的健康仪表盘

随着医疗健康与智能科技的不断融合,智能手表未来的边界在哪里?整个行业还走在探索的路上。

“我们希望用科技解决边界性的问题,实现无感、长期的监测,而这些可能是传统医疗所解决不了的问题。”张炜如此表示。

这不仅涉及软硬件的基础科研以及大量健康“黑科技”,而且需要深入不同领域的早期研究和探索。作为率先进入“深水区”的引领者,华为在推出多项运动健康科技创新之后,又针对女性卵巢功能健康、情绪问题以及运动过程中的血压管理,分别联合国内相关权威机构发起了研究项目,希望实现更前置、更全面的疾病干预和主动管理。

目前华为手表手环支持的多项健康研究都有几个共同点:人群庞大、早期难以发现、如果主动管理能获得明显改善。这也是人们在很多健康问题上普遍存在的问题——正如驾驶员开车需要一个仪表盘作为工作指引一样,在使用身体这架“机器”时,我们同样需要一个健康的仪表盘,实时反映出健康状态,也能对潜在风险及时提示报警。

这个理想中的“仪表盘”应该涉及人体八大系统:消化、呼吸、循环、内分泌、神经、运动、泌尿以及生殖系统。目前,华为健康技术及生态已经全部涉及。

对华为来说,“一人一表”的时代正在到来。张炜认为:“未来,每个人都像需要一台手机那样,需要至少一部智能手表。”

这意味着,未来的智能手表不是第二台手机,也不是像耳机一样的配件,而是一个承载了不可替代功能的核心设备,同时是用户的运动管理、健康中枢和医疗入口。因此,智能手表也不再是少数数码“极客”或运动达人的小众爱好,而将覆盖更多元的场景、更广泛的年龄段和用户群。

“我们希望通过一系列点状指标的检测,通过长周期的数据观察到一种趋势,在趋势中分析模型潜在的、之前不知道的未知领域,让它了解我们身体变化的特征,再结合对一个人的完整分析,通过这种点线面的综合模型判断一个人的生活状况。”张炜表示。

这反映的是华为对于健康管理的整体性思维——如果一个人仅仅了解单一维度的身体因素,这并不足以让他全面地评估健康水平。实际上,影响人们健康的60%都来自于生活方式,在理想情况下,这些生活方式完全可以用传感设备和数字化手段监测、记录、分析、建议,让每个人更清晰地了解自己运动、睡眠、情绪等健康指数,从而更好地用自己能控制的方式,去改善身体状况。

越来越多人也认识到了这一点。Counterpoint预测,2023年、2024年,全球智能手表销量将分别增长16.1%、13.0%。随着未来大众对智能穿戴健康监测功能的关注度提升,这一数据预测还将持续扩大。

站在“健康中国2030”国家战略的视角来看,这也是以技术创新助力提升全民健康的典型范例。

优质高效的医疗服务是健康中国战略中的重要篇章,而医疗服务的其中一个关键要素就是信息的互通共享。通过智能手表这一个“最贴身的入口”,每个人都相当于拥有了一份不断更新的实时数字化健康档案。

在理想情况下,医生诊断时获取患者的个性化健康档案,更高效、准确地作出判断,远程医疗服务也能获得更多诊断依据;用户可以实时了解自己真实、全面的健康状态,主动选择生活方式的调整,针对潜在问题进行主动干预,防患于未然,既减少身心痛苦、又降低医疗负担;从整个医疗行业来看,用户和数据的沉淀,最终将转变为让全民受益的医疗大数据资产。

当华为进入智能手表领域时,这还不是一个主流产品,更多是依托于手机来获得产品用户。但在其后10年里,随着华为在软硬件上的创新和突破,不断将未来健康构想变为现实,智能手表正在独立走到市场前端,开辟全新的智慧健康时代。

正如张炜在演讲结束时所说的:“我们还远远没有看到边界,越往前探索越发现更多未知,希望跟所有伙伴们仪器往前进,实现生态共赢、助力全民健康和数字医疗,赋能行业在数字化、智能化的道路上走得更远。”

这不仅意味着一个广阔的市场空间,也将以科技为消费者带来健康的福祉。

文章来源:虎嗅

虎嗅网

网友评论

聚超值•精选

推荐 手机 笔记本 影像 硬件 家居 商用 企业 出行 未来
二维码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