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科技要闻 > 生活> 正文

为什么你睡着的表情这么丑

答案如下 整合编辑: 黄安莉 发布于:2024-01-25 15:29

无数个夜晚,你在手机上发完“晚安”的表情包,然后合眼睡去。

表情包里的猫猫狗狗小婴儿睡相可爱,但你的睡相可谓千姿百态。

除了在床上翻来覆去扭成“麻花”,你睡着后的表情,也没有想象中的那般甜美。

四川成都医学院的研究者们记录了受试者睡眠七小时内的面部表情趋势,并将独特的面部表情作为定义特定情绪的标准[1],区分出七种表情——快乐、悲伤、愤怒、厌恶、害怕、惊讶和中性[2]。

在整段睡眠过程中,中性表情的占比是最大的。也就是说,睡着的大部分时间,你都保持着“扑克脸”,看不出任何情绪变化。

数据编码分析每半小时各种面部表情出现的比例 / [2]

面部肌肉及其活动是面部表情的基础。当我们进入梦乡,脑干中的运动神经元会收到抑制性神经递质——甘氨酸、GABA等传递来的抑制信号[3],使肌肉失去张力而放松。

这种“有肌无力”的状态可以防止我们在梦中做出存在潜在危险的动作[4],也让面部表情变得“中性”。

但其他的表情又从何而来呢?这要从睡眠过程中肌肉“收放自如”的状态变化说起。

健康成人的面部肌肉,在非快速眼动睡眠(NREM)和快速眼动睡眠(REM)这两个阶段里会有不同程度的收缩[5]。

在非快速眼动睡眠阶段肌肉收缩的频率和幅度都明显较低,此时的肌肉张力也会逐渐下降,不会出现特定的肌肉激活[5]。 但到了快速眼动睡眠阶段,神经系统会分泌兴奋性神经递质谷氨酸,它能短暂激活体细胞运动神经元[5],引发肌肉的收缩。 

当收缩出现时,肌肉会拉动覆盖着它的皮肤组织,并在相应的方向上形成皱纹。如果多块肌肉同时激活,面部就会出现一系列独特的变化[1],例如眉毛上扬、嘴角下压。

一项法国高校与医院的联合研究表明,在100名没有睡眠异常行为或睡眠障碍的受试者中,8%的人在睡眠中会微笑[7]。所以,电视剧里男女主角熟睡后的浅浅微笑,在现实生活中确实是存在的。

除了神经递质的作用,一个美梦也会让你表情愉悦。当你在梦中考试上岸整顿职场人生开挂的时候,你的情绪为此高涨,参与情感调控的大脑边缘区的活动增加,这也可能导致面部肌肉活跃的增强[5]。

如果你想用镜头捕捉自己睡梦中的微笑瞬间,机会并不多,平均而言每小时只有0.023次[8]。 

但你却经常在朋友圈里看到晒娃狂魔发自家小孩睡着的照片,睡梦中的婴儿嘴角挂着甜美的微笑,这并不奇怪。

拍到新生儿梦中微笑的可能性比成人大很多,足月新生儿在快速眼动睡眠阶段每小时会微笑 4-19 次,是成人的至少100倍[7]。

虽然大家会在睡梦中微笑,但别忘记你已经不是小孩了,作为一个被现实压垮的成年社畜,更多时候你都是“愁眉苦脸”的样子。在快速眼动睡眠阶段,你不仅会皱眉,还会持续皱眉[8]。 

在墨西哥国立精神病学研究所的神经科学部实验室里,研究人员用肌电图监测了睡眠期间成人面部皱眉肌、眼轮匝肌、额肌、左右颧肌的收缩,发现只有在快速眼动睡眠阶段这五块肌肉的平均收缩密度才会出现差异,且差异主要体现在皱眉肌和左右颧肌之间[5]。

额肌、皱眉肌、眼轮匝肌、左右颧肌和颏肌在面部的分布 / [5]

在快速眼动睡眠阶段,皱眉肌的收缩密度为平均2.262次/分钟,而左右颧肌约为1次/分钟[5]。也就是说,在整个睡眠过程中,我们平均每小时会皱眉2.33次,远高于微笑频率的每小时0.023次[8]。 

即使是对于睡梦中更容易微笑的新生儿来说,他们的皱眉频率也会更高,且同样也高于他们的微笑频率[8]。  

睡梦中,快乐的面部表情可能反映着内心的愉悦情绪[7],那经常伴随着愤怒、悲伤或痛苦等负面表情出现的皱眉,是因为自己情绪太过消极吗? 

法国一所医院的研究人员们通过视频多导睡眠图(包括皱眉肌肌电图和面部聚焦视频)记录了成人睡眠过程中负面面部表情。研究发现,在健康受试者中,皱眉不会与其他面部肌肉的收缩构成负面表情,比如愤怒、疼痛等,也与尖叫、哭泣等暗示负面经历的行为无关[8]。 

或许你猜他们皱眉是因为做了噩梦,然而受试者在被唤醒后给出了否定答案。

面部表情插图,E0:没有可观察到的面部运动;E1a:短暂(<1秒)皱眉;E1b:长时间(>1秒)皱眉;E2:扬起眉毛 / [8]

健康的成年人睡着后皱眉是基本现象,仅仅是由于肌肉收缩,跟你担心没钱回家过年或者因为左脚迈进公司被开除并没有多大关系。

而那些明显的“苦大仇深”表情,仅限于患有梦游症、夜惊症等异态睡眠障碍的患者[8]。他们在快速眼动睡眠阶段眉毛会活动得更加灵活,长时间皱眉的频率也更高,甚至还会作出消极的表情和行为。  

不过,你也不用太担心睡相难看,无论微笑还是皱眉,在你进入深度睡眠后都会消失不见。

熟睡,也许是你一天中情绪最稳定的时间段;睡着的表情你控制不了,但醒着的时候还是可以随意发挥的。

[1] Skiendziel, T., Rösch, A. G., & Schultheiss, O. C. (2019). Assessing the convergent validity between the automated emotion recognition software Noldus FaceReader 7 and Facial Action Coding System Scoring. PLoS ONE, 14(10), 1–18.

[2] Qiongfang Cao, Zhongrui Ma, Fangfang Liu, Yuhan Wang, Xiechuan Weng, & Fan Xu. (2023). Correlation analysis between EEG data and facial expressions and sleep behaviors. Brain-Apparatus Communication, 2(1).

[3] Toossi, H., Del Cid-Pellitero, E., & Jones, B. E. (2017). Homeostatic regulation through GABA and acetylcholine muscarinic receptors of motor trigeminal neurons following sleep deprivation. Brain Structure & Function, 222(7), 3163–3178.

[4] Brooks, P. L., & Peever, J. (2012). Identification of the transmitter and receptor mechanisms responsible for REM sleep paralysis. The Journal of Neuroscience, 32(29), 9785–9795.

[5] Rivera-García, A. P., Ramírez‐Salado, I., Corsi-Cabrera, M., & Calvo, J. M. (2011). Facial muscle activation during sleep and its relation to the rapid eye movements of REM sleep. Journal of Sleep Research, 20(1pt1), 82–91.

[6] Serena Scarpelli, Chiara Bartolacci, Aurora D’Atri, Maurizio Gorgoni, & Luigi De Gennaro. (2019). The Functional Role of Dreaming in Emotional Processes. Frontiers in Psychology, 10.

[7] Clé, M., Maranci, J., Banningh, S. W., Lanfranchi, J., Vidailhet, M., & Arnulf, I. (2019). Smiling asleep: A study of happy emotional expressions during adult sleep. Journal of Sleep Research, 28(4). 

[8] Maranci, J., Aussel, A., Vidailhet, M., & Arnulf, I. (2021). Grumpy face during adult sleep: A clue to negative emotion during sleep? Journal of Sleep Research, 30(6). 

本文来源:答案如下

睡眠   表情
答案如下

网友评论

聚超值•精选

手机 笔记本 影像 硬件 家居 商用 企业 出行 未来
二维码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