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小充电桩,竟然一脚踢破了能源困局?

奇犽 责任编辑:linfan1 发布于:2021-07-21 00:15 PConline原创

  7月16日,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启动上线交易,依托全国碳市场,碳中和的目标按下了加速键。在实现碳中和的路上,国内多线并进,除了启动交易市场外,还有发展可再生能源,以及新能源汽车的推动等等。今天要聊的是在碳中和目标上起着重大作用的小小充电桩。

  放眼一线城市大街,新能源汽车随处可见,但充电桩却遍布零散,要是去到乡镇地区,更是难以找到一个大型充电桩。而新能源车离不开充电桩,犹如燃油汽车离不开加油站,在新能源汽车战场中,曾有不少争议是先发展充电桩生态,还是先发展新能源汽车,这个“先有鸡还是先有蛋”的问题,国家早已给出的答案是:充电桩。

  在2020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重点支持既促消费惠民生又调结构增后劲的“两新一重”建设,把充电桩和5G并行,并排在新能源汽车之前,充电桩已经成为发展新能源汽车、激发新消费需求、助力产业升级的前置条件,此举足以看出充电桩在新经济发展中的重要性。

  充电桩和5G相提并论,会不会有点自嗨了?事实上并不会,充电桩的作用不仅仅是充电这么简单,而是我们进入更大的数据世界的端口,如果利用好充电桩,我们将打通汽车、能源、互联网等产业,构建起全新的数字化社会的运行骨架。

  据中国充电联盟统计,截止2021年5月,全国充电基础设施累计数量为187.0万台,同比增加43.9%。随着充电桩的日益增多,问题与疑问也开始浮现,充电桩安装难的问题如何解决?充电桩的暴增电网会不会崩溃?为什么充电桩会跟马六甲海峡有关系?接下来我们将逐个解答。

  充电桩的建立为何这么难?

  想搭建一张庞大的充电网,实施起来的难度可没那么简单。充电桩对国家能源计划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但充电桩在实际生活的建立依旧困难重重,主要有这三大难题。

  第一、多部门协同难度大。究其原因在于,充电桩本身的特殊性需要各政府部门配合,国家电网无疑是在推动充电桩普及上最积极的机构,但国家电网仅仅也只能在技术上进行支持,具体还需要人防、绿化、消防等各部门的批准,这其中每个部门都有不同的考量,只要这些部门中的其中一个说不同意,就无法顺利安装充电桩。

  第二、场站基础设施不配套。比如在多数老旧小区,用户根本没有固定的停车位,购买新能源车之后,充电桩根本不知道该安装在何处。中国电动充电基础设施促进联盟发布的最新调查显示,居住地没有固定停车位、居住地物业不配合,是导致充电桩普及步履艰难的原因之一。

  第三,建设独立占地充电站主要面临用地难问题涉及地价、拆迁、产权、使用权等一系列问题。安装一个大型的充电桩站,协调难度不比建商品房容易。

  尽管困难重重,但在实现碳中和的大目标下,所有的相关方都会自然参与其中。2020年9月,我国在第75届联合国大会上提出:“二氧化碳排放力争2030年前达到峰值,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此阶段的当务之急就是解决充电桩难题。

  为此,在今年5月20日,国家发改委与国家能源局共同发布《关于进一步提升充换电基础设施服务保障能力的实施意见(征求意见稿)》,其中指出,具备安装条件的居住社区管理单位和业主委员会不得阻挠用户建桩

  于此同时,在今年全国两会期间,充电桩进小区难问题引发代表委员热议。全国政协委员、农工党山东省委会主委段青英建议积极探索“政府主导、电网主动、多方协作”的居民区充电桩建设新模式。

  也就是说,对于安装充电桩这件事,不管是房地产行政主管部门、街道、社区、居委会,以及人防、绿化等各个政府部门,都有责任实现充电桩多方协同推进。

  除了政策外,不少国内很多纯电动品牌也投入了大量资金在充电桩普及上,例如小鹏超充免费充电服务已开放1314站,基本覆盖全国核心主城区,只有政府、车企、物业共同努力,才能真正的推动整个纯电车市场的进程。

  充电桩基数影响了能源闭环

  随着充电桩的日益增多,新的问题也随着产生。根据《福布斯》网站报道,充电桩大规模普及是否会导致电网崩溃已成为当前最大的争议之一,反对人士认为,如果所有的电动汽车同时充电,电网肯定会奔溃,并且会导致发电站过度扩张

  那么,大量的充电桩同时充电,会不会造成电力负担,进而导致电价上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结合远川科技评论的分析,先跟大家科普一下中国的“能源三角”,即生产、运输和利用,这其中充电桩担任着怎样的角色?

  在能源生产端,我国已经形成了完整的光伏产业链,具备规模化发展光伏发电项目的资源条件,技术优势和应用基础。

  光伏发电就是太阳能,但又与传统太阳能有着本质上的区别。传统太阳能是将光能转变为热能,然后再通过热力循环做功发电;而光伏发电是利用太阳能电池技术,由光子使电子跃迁,形成电位差,光能直接就转变为电能,缺点在于多余的能量只能采用电池储能,如何储能?这里我们先按下不表,后面再解答。

  在能源运输端,国家电网早已启动和建设特高压电网工程,把西北地区电力往东送、提高华中地区和沿海地区的电力互补互送,提升经济发达地区的电力网络抗压能力。

  另外根据公安部公布的2019年数据来看,2019年全国日发电量最高235.35亿度电,假设把全国2亿多私家车全换成纯电车,其用电量也仅相当于全国日发电量的6.16%,再加上特高压技术,不足以导致电力供应不足的问题。

  这么来看,电力负担这件事压根就不用担心,电动车不会造成电力负担,恰恰相反,电动汽车不是问题本身,它反而是解决问题的方案,这其中涉及到一种名为V2G的技术。

  前面提到,光伏发电的缺点是成本较高,再就是容易造成浪费。解决问题的方法,就是需要足够的电能存储设备,这就像我们小时候洗衣机排出的部分水,大人们会用桶将水保留下来避免浪费一样。

  V2G技术的概念就是针对上述问题提出的,其核心思想就是利用大量电动汽车的储能源作为电网和可再生能源的缓冲,当电网负荷低时,用来存储电网过剩的发电量,避免造成浪费。

  据根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统计,大多数汽车每天有约22小时处于闲置状态,而当新能源汽车的数量足够大时,其电池的总容量也是相当巨大的,因而可将其作为电网以及可再生能源系统的缓冲,避免了能源的浪费。

  至此,我们生活中千千万万的新能源汽车,组成了一张庞大的电力储能网,新能源汽车的发展直接带动了储能产业的飞速发展,储能成本将会持续下降。根据GTM数据,2012年到2017年电化学储能电站成本大幅下降78%。未来到2030年,储能成本会下降到1000元/kWh,我国大部分地区光储结合就能实现平价。

  也就是说,新能源汽车的出现,解决了电力存储的问题,又因为存储问题得以解决,光伏发电的成本也随着下降,带给消费者的好处是即便我们所有的汽车都换成纯电,也不会因为用电过多导致电价崩盘

  这其中,充电桩起到的作用是连接着运输端与消费端,如果充电桩的数量不够,则能源三角无法形成闭环,全国各地充电桩就像人体的血管一样,起到了搬运工的角色,但没有它就算有爱因斯坦的大脑,也发挥不了什么作用。

  如果仅仅把充电桩作为电动汽车的专用充电设备来看待,确实是无法理解充电桩建设位列“新基建”七大领域之一背后的战略意图。但从能源三角的规划来看,充电桩建设的意义已经不是单纯的“建桩”,而是“建网”。

  充电桩的下半场是巨头战争

  2020年以来,各行巨头加速入局充电桩行业,动力电池龙头宁德时代与福建百城新能源合资成立新业务公司——上海快卜新能源,主营充电桩快充服务;华为公布了新一代直流充电模块Hi Charger;滴滴、高德从充电桩聚合的角度切入到这个市场。

  尽管这些巨头们身处不同行业不同,目的不同,但相同点有一个,那就是打造一个庞大的充电网

  充电桩三强之一的特锐德CEO于德翔说过,别人如果想干这个事,上来要先亏5个亿,否则休想做成。

  假如5个亿就能获得理想的市场份额,那这场买卖未免也太划算了,对于进场的互联网巨头来说,钱反而是最不重要的事情,因为充电桩背后的市场比你想象的要大得多。

  互联网巨头们手握大把资金,对他们而言,某些场景补足生态的意义要大于盈利。充电桩的下半场早已从“资金”变成了“运营”,不论是车桩协同或是结合场景大数据进行多元化商业模式开发,都能成为这场行业洗牌的破局点。

  对巨头来说,以充电网络作为入口,甚至可以打造一个充电服务的生态系统,挖掘手机APP、汽车检测保养、充电套餐等一系列增值服务,让充电网、车联网、互联网实现三网融合,社会的运作效率将会再次大大提升。

  除此之外,充电桩还能带来更多想象空间,传统加油场景是串联式的,虽然加油比较快,但你要专程去一趟;但充电场景是并联式的,用户总要逛街吃饭,不管是逛街吃饭的同时充电,还是在充电的同时逛街吃饭,都能让充电这个动作带来更多的消费场景,未来如果万达或万科这些房地产商入局充电桩行业,也不足为奇。

  更别提在充电期间,充电站可以提供汽车检测、汽车保养维护等服务,还可以通过开发APP,实现手机预约、网上付费、到站充电兼维修保养的流程,打通厂商、消费者到服务商的整个产业链,打造综合服务生态圈。

  一旦有了足够的用户和数据,通过为客户定制充电方案等方式,进一步增加用户粘性,形成自我成长的生态系统。对于传统加油站来说,在充电桩丰富到一定程度,就会量变引起质变,开展降维打击

  当然,在充电桩行业建设初期,难免存在恶意竞争。6月8日,国网(山东)电动汽车服务有限公司发布声明,将全省部分充电站服务费价格降低至0.1元/KWh起。此次降价的目的是个别充电运营商引入野蛮资本大搞1分钱充电、0服务等低价促销,意图“砸钱搞垮竞争对手”,这样的竞争模式并不利于行业的良心发展,以低价吸引用户垄断渠道之后,用户只能等着被割韭菜。

  对充电桩运营商来说,正确的竞争模式,应该是围绕充电桩开发多元化的商业模式,利用多元化场景服务于用户,而不是打价格战收割用户,唯有正视发展规律,开展良性市场竞争,充电桩的万亿规模才有爆发的可能。

  在可预见的未来,充电桩行业注定会成为巨头之间的无限战争。对于行业内的企业而言,当下阶段的洗牌和竞争是他们一战成名最好的机会,不可错失的良机。

  充电桩打破马六甲之困

  为什么小小的充电桩能成为国家大力推动的新基建,引起各行巨头争相投资?除了充电桩背后的庞大商业市场外,更重要的是充电桩承担着我国能源改革的历史责任。

  中国的能源结构是“缺油、少气、相对富煤”,根据中国油气企业协会发布的报告,在2019 年,我们一共进口了5亿多吨的原油,石油对外依存度达到了70.8%,这也让中国成为了世界上最大原油进口国,同时,中国也是世界上第二的石油消耗大国。

  中国每年进口大量的石油,而石油的主要路线就是海上运输。在这其中有一个致命的弱点,即:80%的能源进口都要经过马六甲海峡,马六甲海峡的东侧是美国在新加坡设立的樟宜军事基地;西侧则是印度在安达曼-尼科巴群岛的军事基地。原则上,战时两国都有封锁马六甲海峡威胁。

  一旦两国切断马六甲海峡,就能一把掐住中国的能源之咽喉命脉,导致国内油价暴涨,接着就是物价暴涨。

  因此,中国能源安全长期遭受着“马六甲之困”。为了突破“马六甲之困”,我们需要拓宽石油输入渠道,同时还要降低石油依赖——主要方法就是开展第二次电力革命,用电能取代石油,改变现有的世界能源格局

  想降低对石油的依赖,最主要的就是降低石油消耗,想降低石油消耗,就是推动电动汽车的发展,而电动汽车想发展,最基本要素的就是充电桩,这也是国家要将充电桩列为新基建之一的重要原因。

  中国的能源规划就是一套多米诺骨牌,而充电桩位于骨牌前端,能不能拿下它,间接影响着最后一块骨牌——新电力革命能否成功击倒。如果现在还认为充电桩仅仅只是充电桩,那真是“格局小了”。

网友评论

聚超值•精选

最新内容

比亚迪,造车之外另有“野心”

11月上旬,比亚迪官宣布局下一代光伏技术——钙钛矿,并组建了一支专业化的光伏技术研发团队,重心放在能量转换效率的突破上。

比亚迪 |光伏技术
对话特斯拉北美车主:FSD什么水平?深度用户解密V11

近期中国四部委联合印发通知,部署开展智能网联汽车准入和上路通行试点工作,要求具备量产条件L3、L4 级别智能网联车在限定区域内开展上路试点,并且首次明确事故责任判定。

特斯拉 |FSD
华为的发布会,给汽车行业来了点小小的震撼

今天有个有点抽象的事:华为又给智界 S7 来了场发布会。虽然开了两次,但这场发布会还是非常劲爆,全程高能,信息满满。

华为 |发布会
电车慢一拍,大众生三胎?

提起跨国汽车品牌在中国新能源车市场的表现,你的第一反应肯定和我一样:慢,太慢,非常慢。在许多人的认知里,跨国品牌相比中国本土新势力,无论是产品、科技还是思维,都“落后”整整了一代。

电车 |大众
华为竟然拿汽车部门和大家分享,这下传统车企有机会爽了。

昨天下午,华为和长安搞了大新闻,双方签了一个《 投资合作备忘录 》。首先要说的是,车 BU 并不是独立,而是成为华为的子公司。长安呢,只是子公司的一个投资方。在备忘录里,里头华为是甲方,长安是乙方。

华为 |长安
太平洋科技旗下
读懂科技出行 · 聚焦未来出行趋势
微信公众号
B站
新浪微博
联系我们
二维码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