套娃模式,会成为车企活命的指南针吗?

智哥 责任编辑:linfan1 发布于:2023-02-26 00:00 PConline原创

假如让你花50万的钱,买到20万元级的车一样的外观,你会买吗?

想必大部分人都不会买,甚至还感到十分“下头”。然而有一家车企,旗下车型不管是50万的,还是30万的,外观都是复制粘贴,连内饰都基本一致,出乎意料的是,月销量竟然还能稳定在一万以上,长居新势力榜单前三,这家车企就是理想。

理想从L9到刚发布的L7,甚至未来的L6或L5,给人的感觉只有两个字:套娃。除了车身大小的不同以及一些具体配置的差异,其余基本相同。这种“套娃”的模样眼熟吗?没错,现手机市场的中杯、大杯、超大杯的产品策略,就是理想造车时的最佳模范。

套娃模式行得通吗?把鸡蛋放在同个篮子里,会引来哪些风险?套娃是为了未来的规模化生产吗?今天我们就以理想套娃切入,聊聊新势力规模化的那些事。

  保守型消费群体的试探

说到套娃,手机市场那才叫鼻祖,让人眼花缭乱,如今手机为了占领不同细分人群,同一款机型直接分为不同大小推出市场,迭代速度超级快。

荣耀手机产品的“连连看”

论套娃手机中的翘楚必须有它的姓名——iPhone。基本每次的发布会都被吐槽是“大家来找茬”,同样的外观,能分为mini、Plus、Pro、Pro MAX四条产品线,每一款产品都分别对应不同的消费人群,比如mini针对小屏手机爱好者,Pro系列针对专业用户,反复一招。

苹果手机的“连连看”

理想的套娃逻辑也跟手机相似,通过打造一款爆款产品,将爆款延伸出其他车型,其中L9、L8针对有家庭用车需求的奶爸,L7、L6则针对的是新婚夫妇,未来可能出现的L5则是针对年轻消费者,汽车市场的消费群体种类繁多,套娃模式其实对消费者心理进行了精准试探。

从另外一个角度看,套娃模式虽然对个性化消费群体来说可能是“拔草点”,但对保守型消费群体来说是“种草点”。

对于持币保守型消费群体,新品往往难以信任,信任值通常会随着产品颠覆性的上升而下降,因此他们会偏向购买自己或者身边人“有经验”的产品,因为这类产品代表“已知”,能够带给他们更多的安全感,而安全感对于他们来说,有时候会比新鲜感来得更重要。

这么去看极致套娃的理想,之前也是“造一款车卖3年”,但这个标签正好“戳中”保守型消费群体的需求,并细分至家用消费群体。理想的“同一款车”坚持车与家融合的理念,关注家庭成员的使用场景,着重聚焦升级家庭用车体验,已经打出“奶爸车”的名声。

由于“套娃”,其新发布的软件系统未来还能同步更新旗下全车型的车主,解决了不同车型的系统兼容问题。这对于保守型消费群体来说,只要能够吸引买下第一辆理想,体验感不出错,大概率未来换车还会继续换更快上手、更熟悉的理想车2.0。

  把鸡蛋放在同个框子里

当然,“套娃”能够成为理想及其推崇的模式,还有一个原因是能将利益最大化。

统一的产品设计和公式化的流水线生产,可以帮助车企快速在市场建设自己的品牌设计语言和形象,将车企有限的成本进行有效利用,以满足更多市场需求,避免了新产线的开发损耗和“竹篮打水一场空”的财务风险。

这对车企的最大的作用就是两个字:省钱。这里的省钱并不是贬义词,这对车企的规模化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我们后面再聊。

除了省钱外,套娃还自带免费的“营销体质”,能够不断为车型提升社会关注度,加强品牌标签。有时候清晰了解自身缺陷并果断取舍,将一个特色发挥极致,也不失为一种生存之道。不过“套娃”也别高兴太早,产品模式没有“常青树”,套娃模式的使用也有局限性。

想成功套娃,本身必须拥有可套的爆款“标杆”,才能让消费者心甘情愿为平替买单。爆款不够典型,就无法为后面的车型提供持续的支撑力。

就像理想L9到今天的L7,虽然被人诟病是同一款车,但理想已经通过“精准打击”养成经典的爆款车型,才得以“复制粘贴”将爆款的购买力延续到后面的车型上。

同时,套娃十分依赖爆款“标杆”的产品力差异塑造,因为套娃产品的目标客户需求一致,只有预算差异,因此爆款“标杆”和旗下所有车型“一荣俱荣,一损俱损”,不过,一旦“台柱子”因故坍塌,便会对车企造成毁灭性的影响。

不得不说套娃是个既大胆又保守的模式,将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风险高且容错率低,因此,如何让套娃模式避免“集体翻车”,理想们需要有一个预备方案。

  规模化才是一场硬仗

从理想的套娃模式来看行业,本质上是在为规模化铺路。2023年会是车企规模化的“硬仗”。众所周知,汽车行业是注重规模化效应的重资产行业。规模化是每家车企向上发展的必经之路,

举个例子,做几道菜不难,DIY一台电脑也不难,但把这个数字乘以几百万的时候,那将是极大的规模效益,要求整个经营链条的高水准运营,从生产到营销,从质量一致性到经销渠道的管控,不是空有雄心壮志或者舍得扔钱就能做到的。

理想L系列基于同平台打造的车型,在研发初期取得的技术突破,可以迅速复制同平台其他车型,从而降低研发成本和提升研发效率,此外对于制造和零部件通用化来讲,可以大大降低制造和采购成本,因此越到后面的车型,理想获得的利润越大。

不止是理想,其他新势力也在应对规模化的挑战。按照蔚来的规划,2024年新的生产基地投产后,产能将达到130万台。小鹏的目标是2025年市占率10%以上,推算的数字大概是105万台;除了蔚小理,零跑目标80万台、哪吒目标50万台……

相比理想通过套娃实现规模化,蔚来与小鹏实现规模化的方向各不相同,李斌就曾直白地表明“现在很多人觉得蔚来的服务赔钱多,那是我的规模效益还不够。”无法形成规模效益是蔚来难以盈利的根本原因。

乘联会秘书长崔东树看来,蔚来汽车想要破除高端市场销量增长困难的难题,就必须推出大众化子品牌。事实上,蔚来也有此打算,在2020年财报电话会议上,李斌就曾透露,“进入大众市场,这是蔚来的长期战略”。

小鹏则是通过降低智能驾驶技术成本的方式实现规模化,何小鹏曾透露,“未来NGP成本会大幅下降,我们希望会大幅低于竞争对手,并面向全国范围的用户加速普及智能驾驶功能”。小鹏汽车计划在2023年发售三款新产品,包括改款P7在内的新车型将会实现标配中快充、高阶辅助驾驶等功能,并逐步实现所有车型的能力保持一致。

可预见的是,接下来三年将会是造车厂商密集发车的周期。每个厂商都规划了5-8款车型。新能源车激战的2023年,新势力的规模化发展,或许才是“版本”答案。

  智行观

从理想的身上可以看出,车企运用套娃模式短期内可以推动规模增长,但车企们要明白,哪怕是苹果和特斯拉,从曾经的霸主诺基亚身上都能看见:如果没有持之以恒的技术推进产品力的突破,都会有一天被市场淘汰,想要规模化,技术革新才是硬道理。

网友评论

聚超值•精选

最新内容

比亚迪,造车之外另有“野心”

11月上旬,比亚迪官宣布局下一代光伏技术——钙钛矿,并组建了一支专业化的光伏技术研发团队,重心放在能量转换效率的突破上。

比亚迪 |光伏技术
对话特斯拉北美车主:FSD什么水平?深度用户解密V11

近期中国四部委联合印发通知,部署开展智能网联汽车准入和上路通行试点工作,要求具备量产条件L3、L4 级别智能网联车在限定区域内开展上路试点,并且首次明确事故责任判定。

特斯拉 |FSD
华为的发布会,给汽车行业来了点小小的震撼

今天有个有点抽象的事:华为又给智界 S7 来了场发布会。虽然开了两次,但这场发布会还是非常劲爆,全程高能,信息满满。

华为 |发布会
电车慢一拍,大众生三胎?

提起跨国汽车品牌在中国新能源车市场的表现,你的第一反应肯定和我一样:慢,太慢,非常慢。在许多人的认知里,跨国品牌相比中国本土新势力,无论是产品、科技还是思维,都“落后”整整了一代。

电车 |大众
华为竟然拿汽车部门和大家分享,这下传统车企有机会爽了。

昨天下午,华为和长安搞了大新闻,双方签了一个《 投资合作备忘录 》。首先要说的是,车 BU 并不是独立,而是成为华为的子公司。长安呢,只是子公司的一个投资方。在备忘录里,里头华为是甲方,长安是乙方。

华为 |长安
太平洋科技旗下
读懂科技出行 · 聚焦未来出行趋势
微信公众号
B站
新浪微博
联系我们
二维码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