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个亿花在看不见的地方,我却心安了

虎嗅网 整合编辑:黄安莉 发布于:2023-10-06 20:25

当“遥遥领先”刷屏成梗,很多人只看到了玩梗的机会,少数人才会关注所代表的一次次进化。9月以来,华为热度再起,手机行业有Mate 60系列和Mate X5引发抢购潮。在汽车行业,也有问界新M7强势登场,自9月12日正式上市后,日均大定1500+。提及华为赋能的问界汽车,大家印象最深刻的往往是它在智能生态方面的巨大优势。尤其是本次问界新M7第一个实现了直接覆盖全国的“无图”智驾,以及鸿蒙升级后全生态下的智能座舱带来的丝滑体验。

不过实际上,智能化影响着汽车方方面面,不只是外在显见的智能驾驶、智能交互,更能让那些汽车最基础的性能保障得到质的提升。安全性是中国消费者一直关注的重点,借力于更高维度的智能化软硬件体系,问界新M7搭载的HUAWEI ADS 2.0首发全向防碰撞系统,将汽车安全性提升到一个新的标准。

华为常务董事、终端BG CEO、智能汽车解决方案BU 董事长余承东在发布会上表示,问界新M7改款投入了5个亿。就外观而言,新M7外观看起来并没有太大改动。那么这5个亿究竟投入在了哪些方面?答案不言自明,正是问界新M7的内在实力。

主动安全,抬高行业天花板

当造车已经变成科技竞赛,从来不是谁能更粗暴地烧钱、堆更多人研发,谁就能做得更好。高额投入加正确方向,才能够“遥遥领先”。堆料界热度最高的激光雷达在问界新M7系列上首次装车,就被用到了极致。

基于华为在智能驾驶研发方面积累的优势,新M7实现了“激光雷达+视觉感知”多传感器融合感知系统的搭建。此次升级的HUAWEI ADS 2.0高阶智能驾驶系统,提升了对道路与车辆周遭环境、物体的准确辨认的能力。在此基础上,新M7首发了全向防碰撞系统。

这套系统升级的核心,就在于“全向”二字。作为重要的主动安全功能之一,搭载防碰撞系统的车辆,能够在紧急情况下主动制动来避免碰撞,可以大幅度降低道路交通上因司机疏忽而产生事故,被称作智能驾驶的“最后一道防线”。

但过去传统的防碰撞AEB功能只关注车辆前方,覆盖范围视角很有限,在使用条件上也有着诸多限制,天气、车速、路况等等都会影响其性能。因此,许多新势力都有过“翻车”史,在驾驶辅助功能开启的情况下,发生直接撞上前车、障碍物等事故。

华为利用其在人工智能、自动驾驶等技术领域的积累,放大激光雷达等感知系统优势,让问界新M7实现最远探测距离能达到 200 米,水平最大探测角度达到 120°,实现车辆前、侧、后都升级,使其具备全向防撞能力。做到不怕事,更能“避”事,达成更高级的主动安全。

之所以加入三个方向的防碰撞,是华为基于道路常见的事故碰撞场景,在大量事故调研、仿真建模后,提炼总结后做出的升级。将全向防碰撞系统做到远超行业标准,为的就是一次性根除AEB功能的痛点,守住智能驾驶的最后一道防线。

在驾车时,我们对侧面危险的防备心往往比前方更弱,视觉盲区也更大。而车辆的侧部结构通常较为薄弱,实际在车辆变道、并线,或者交叉路口等驾驶场景中,潜在碰撞风险更大。在侧向主动安全方面,问界新M7能够实现主动纠偏避险、避让变道车辆,识别通用障碍物作为道路边界。在人驾模式下,问界新M7会识别侧前方、侧后方相邻车道或侧后方邻车道的路况,能够自动实施紧急横向干预,防止碰撞的发生。

对复杂城市路段中防不胜防的“开门杀”,问界新M7也能够时刻戒备,通过不断监测周围车辆和道路情况,在关键时刻像老司机一样快速反应。

在车辆速度方面,传统AEB也有提升的空间。一般车辆的紧急制动最高刹停速度一般在60km/h左右,但实际上高速行驶场景下,AEB的存在性更加必要。据美国公路安全保险协会研究,有70%致死车祸发生在速限高于55英里(约88公里)的道路上。

瞄准这一主动安全缺口,问界新M7对AEB功能“提速”。在正车尾静止车叠加行人混合场景与侧翻车场景中,HUAWEI ADS 2.0可以做到在夜间90km/h刹停,而一般车型的能力极限是60km/h。

在Autolab的AEB主动安全评测中,问界安全响应极限速度全场景第一,包揽了各类主动安全评测冠军。

花在“看不见”地方的5个亿,让问界新M7取得了优秀的测试成绩。但防碰撞能力测试,只是及格线,不该成为主动安全进化的重点。例如,C-NCAP在AEB核心测试场景中,目标物体仅包含了车辆、行人及两轮车,但现实生活中的道路场景要复杂得多。

因此,问界新M7给自己提出了更高标准,加入了对包括异形物体动静态目标的全场景和全天候感知。基于智驾能力,HUAWEI ADS 2.0系统引入了GOD(General Obstacle Detection,通用障碍物检测网络)2.0,它利用深度学习和人工智能算法,模拟了人眼对环境的感知能力。让车辆对主动智能的判断更像人,能够识别各种不规则的障碍物,在关键时刻刹停保护驾乘人。

例如,问界新M7的后向主动安全,利用车辆360°环境感知能力,实现了低速紧急制动,可以预防包括后向儿童、锥桶及防撞柱等风险,保障用户的低速驾车安全。甚至在突发的溜车碰撞场景下,问界新M7都能采取自动紧急制动,主动帮助驾驶员避免碰撞风险。

随着用户对车辆安全性重视的提升,AEB功能普及率显著提升。据乘联会统计截至2023年一季度,有接近55%的新能源车辆配备了这项功能。而问界新M7的出现,显然将助推全行业在AEB功能上有效“内卷”。

硬核物理,再造坚固堡垒

如果说主动安全是软件防线,那么不论技术浪潮涌向何处,车身始终是保护驾乘者安全的最后一道屏障。科学的结构与坚固的材料,都是看不见摸不着,但在关键时刻能救命的部分。

于是,华为率先提出“智能安全+物理安全=真安全”的全新安全观,斥资5亿重金打造问界新M7。尽管只是改款,但华为毫不松懈地对其车身结构件进行了重新开模,并重新改造了焊装产线。

在看不见的地方,问界新M7用上了业界最强潜艇级高强度钢,在其白车身结构中,全车潜艇级热成型钢占比24.4%,全车高强钢和铝合金占比80.6%,实现车辆每平方厘米可承受17吨重量。新车还在车身区域引入先进CBS复合材料,有效提升车身刚度和碰撞安全性能。

在设计结构方面,问界新M7采用前端三层的碰撞力传导结构设计,通过提升车体结构强度,在撞击下使驾驶舱不变形,保证驾驶员和乘坐者的生存空间。

此外,问界新M7全系标配八个安全气囊、前排双预紧安全带。这些升级在车辆的隐蔽部位,但也正是这些细节,能够为车内成员提供更可靠的保护。

根据中国汽研Super Crash项目给出安全评价,在业内首次车对车碰撞中,问界新M7表现优秀,四门能正常开启,车体结构整体保持完好。即使在30吨重卡后动态压顶静置这种最严苛动态压顶测试下,问界新M7依然能够车体结构保持完整,无大变形,乘员头部空间充足,四车门无破坏,做到正常开启。

以硬核的物理属性筑基,让问界新M7最终实现碰撞测试成绩优异,在车对车碰撞和最严苛的动态压顶测试中,车辆的结构完好无损,做到了能“扛”事,真安全。

看不见的地方,也在守护你

之所以问界新M7的5亿投入不够“显性”,其底层逻辑是在消费者看不见的地方,往往是安全的盲区。藏在看不见地方的细微的零部件一旦出现故障,都可能会影响到整车的安全,进而威胁到用户的生命安全。

占整车40%成本的电池模块,一直都是新能源车用户不安全感的源头。随着使用时间增长,车辆电池容易老化造成性能衰退。如果因不当使用造成锂金属沉积等情况,都将增加内部短路的风险。同时,新能源车还更怕“撞”,一旦电池被外力挤压变形,也很容易引发电池“热失控”。

华为做的,就是在最复杂的部件上加大投入力度,用技术加持完成“扫盲”。从电池硬件上,问界新M7保证了五重结构安全设计,包括阵列式防火墙结构、空气垫装甲防护技术、五层电芯安全包覆、三重特种级耐冲击防爆、航空级隔热和纳米防拉弧设计。

电池潜在的风险有很多,当电动车在极端超低温环境下进行直流快充时,如果电池的电控系统较为落后,未能进行提前的预热,那么电池可能会面临起火风险等问题。

因此,电池管理系统(BMS)非常关键,可以被视为电池的“大脑和神经”,能够通过监测、控制和优化电池的充放电过程,以确保电池的安全性。在问界新M7上,华为基于自身“端+云+大数据+AI”的优势,融合云端BMS电池管理及云端AI分析,做到实现精准预测电池安全隐患,守护用户安全。

问界新M7在电池组内部有超过100个监测点,实时监控电池状态。且利用电池管理系统加入了高精度电芯容量(SOC)和电池包热管理算法,能够实时动态调整电池参数,能够应对各种极端工况包括如高温、低温、急加速、急减速和超级快充等情况,保证电池的稳定和安全。

结语

智能化是问界的核心优势,也正是未来汽车的核心评价标准。但千万不要误以为,智能化三个字只代表着智能驾驶能力和智能座舱交互。在汽车最底层的驾控、舒适乃至安全方面,更强大的智能化水平,同样可以带来降维般的优势。

问界新M7的这次重金升级,却并没有多少用在表面功夫上。改款的升级,几乎全用于消费者第一眼看不到的核心技术研发落地。看不见的5个亿与其背后的创新,对产品的性能和安全性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这才有了“无图”城市智驾,这才有了首发全向防碰撞,这才有了强大的主被动安全性能,创造出业界安全新标杆。

功能之外,更重要的是,这个品牌拥有发现潜在危险的意识,能够不惜成本代价,选择一条更难走的路。凭借着独特的产品思维,高强度的研发投入,问界新M7不仅构建出自身安全壁垒,更补全了行业集体忽视的安全短板。

智能汽车高速狂奔,难免有玩家撞上丛生的暗礁。社交媒体上频发的事故,让每个用户安全观念的“弦”更加紧绷。正处于一个不断试错和纠错的阶段,且消费者正在为此买单。像问界新M7一样,将5个亿花在看不见的地方,是对用户安全最大的负责。

本文来源:虎嗅网

虎嗅网

网友评论

聚超值•精选

最新内容

“华为改写了智能驾驶行业”,余承东真没吹牛?

前不久,余承东在参加百人会论坛的时候,又公开放狠话了:在智能驾驶领域,华为来了以后,改写了这个行业。“ 我们的 ADS 高阶智能驾驶还是被大家认可的,在座舱、智能驾驶公认我们的体验是最好的。”好家伙,这话说的,真是一点不跟你客气。并且,余承东还透露了一个信息,华为车 BU ( 智能车部门 )预计会在今年实现盈利。要知道车 BU 自打成立以来一直在亏损,之前一年能亏 100 亿元,在去年也亏了 60 亿元,是华为唯一亏损的业务。

华为 |余承东
英系车为什么寄了?我大英自有国情所在!

不怕兄弟过的苦,就怕兄弟开路虎。说起英系车,咱们脑子里还能蹦出哪几个品牌?捷豹和路虎?不好意思,它们现在是印度车。

路虎 |英系车
烧钱的顺风车没有赢家:乘客狂投诉,司机猛吐槽

关于顺风车的争论,司机与乘客往往各执一词。根据在社交平台内容显示,乘客们大都不满于顺风车主私下收取高速费、诱导取消订单后私下付款。而司机们则会吐槽乘客未经协商携宠上车、下非独享单但要求独享等。在这些埋怨与吐槽背后,顺风车业务中常被诟病的隐患若隐若现,作为连接乘客和司机两端的平台,滴滴、嘀嗒、哈啰也深陷其中。

网约车 |顺风车
小鹏MONA将至:10 - 15万级,用性价比打新势力,用智驾打比亚迪

小鹏的全新品牌即将发布,10-15万级也能有高等级智能驾驶。

小鹏 |智驾
宁德时代狂赚400亿背后的谜题

摩根士丹利在2023年唱空宁德时代的原因很多,不相信他们能继续赚钱、赚大钱是其中关键。 然而,这一切似乎都已过去:狂飙的宁德时代2023年再度变身成新能源行业最无情印钞机,在揽下400亿净利润后,大手一挥,又决定向全体股东分红220亿元。

宁德时代 |400亿
太平洋科技旗下
读懂科技出行 · 聚焦未来出行趋势
APP下载
微信公众号
B站
新浪微博
联系我们
二维码 回到顶部